• 山乡水镇-麻江县-下司镇详细

    麻江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处贵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大门,位于东经107°18′~107°53′、北纬26°17′~26°37′之间。麻江县 ...

  • 博白县介绍详细

    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广西东南部,属于玉林市,因语言大师王力而闻名于世。该县商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经济发展喜人。该县岭南文化源 ...

  • 博白百科已收录341个词条,已获31位网友点推荐

    博白民间故事

    博白县历史悠久,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博白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博白的山水名胜、人文历史创作了难计其数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历代口头传授,故事的主题表达了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丑恶的鞭挞,启迪民智、教育后人,具有永久的魅力。

    满天飞的故事

    话说清朝光绪年间,广西博白水鸣地方,有个“半边学士”,姓宾,名欢甫,外号“满天飞”,生性聪敏,博览强记,捧书上手,过目不忘。年未弱冠,吟诗作对,件件皆能。更难得的是他好打不平,敢于面对权势嬉笑怒骂,甚得人心。他的故事,南流两岸,家喻户晓,世代相传。

    下面先讲个“巧斗粮差”的故事。

                                       巧斗粮差

    满天飞是耕读世家,耕田纳税,自无话说。唯清代田亩税银甚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尚可纳足,若遇水旱灾年,官府不问青红皂白和人民疾苦,田粮赋税,分毫不少,逼得耕田百姓,不是流离失所,就是卖男卖女。有一年,天大旱,山埇大垌,一律歉收,家家户户割完即吃光。可是,那年官府照样派兵追粮。这些粮差,是官府豢养的恶狗,他们下乡上村,狐假虎威,鱼肉百姓,行凶作恶,残害乡民,所到之处,真是鸡飞狗走。若是你杀鸡杀鸭,大鱼大肉,供他们大吃大喝,喝醉吃饱,给点“背手”钱,他就大事化小,欠田税的,可以多欠少收,少欠不收;如若奉承不好,则捉猪牵牛,折准粮税外还要罚打十大棍,要你有冤无处伸。满天飞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苦思冥想对付他们。

    有一天,满天飞家里来了几个粮差。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立即笑脸亲迎,捧茶敬烟过后,满天飞说:“列位大哥,远道光临寒舍,辛苦备至,请你们稍待片时,小弟办杯烧酒,慰劳大家。”差人听了,喜形于色,不住点头称赞他通情达理识时务。

    满天飞到鸡笼捉出一只五、六斤重大肥鸡,弄得那肥鸡叽呱乱叫,他老婆听见,把鸡一抢道:“无时无候,杀鸡做什么?”满天飞道:“给粮差大哥吃。”他老婆听了,火从心上起,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我的老子——你的岳父来,鸡毛不见你一条,田粮差来,你咁纳命。”满天飞听了哈哈大笑说:“受人钱财,替人消灾,粮差大哥吃了我们的鸡,就免了我们的粮税,不是两得其利吗?”接着小声对老婆说:“你不要生气,虽名为杀鸡,还是你我得吃,不信的话,我以人头担保,粮差不吃你一件鸡肉。”自古道,跟得官多知官意,他的老婆也知道满天飞的为人,半信半疑,把鸡交给了他。帮他烧水杀鸡,煮饭炒菜。菜饭煮好了,叫他老婆去房间拿出那只多年不用垫睡了三代人的枕头来。他的老婆问:“要枕头何用?”满天飞说:“不必多问,我自有妙用。”他老婆拿了个又腻又黑又油的四方木枕出来,他接过放在台上,用菜刀把木枕头象斩鸡肉那样斩得乱响,枕头全是刀痕,并在枕上涂上些鸡血和鸡肉碎。他老婆看得出神,却又莫名其妙。满天飞把煮好的鸡肉和饭菜搬出客厅,摆上方桌,笑嘻嘻低头一揖,道:“敬请众位大哥喝酒吃饭!”众差丁一见两碟鸡肉、四盘炒菜,酒肉香喷喷,口水马上流得三寸长,个个眉开眼笑斟酒装饭,正欲拿起筷吃鸡,突然啪的一声,满天飞把那只木枕头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丢落到厅门口。差人闻声,扭头一看,只见那只木枕,污垢油腻,布满鸡血鸡肉和刀痕,心想台上的鸡肉一定是用枕头垫着斩的,不由肚里好象吃了一百个红头苍蝇那么难受。其中有一人肠肚浅的忍不住连胃酸水也吐了出来,引得众粮差都直想呕吐。鸡肉越看,越是引吐,而满天飞越是劝得殷勤。众粮差无奈,只得尖着筷子吃了点青菜送饭。吃罢,有个差丁对满天飞说:“我吃了你一碗青菜饭,吐了我两碗猪肉汤,真不抵偿。我们当差的下乡,只要有食饮,田税清不清,是另外一回事,象今天的菜就不错了。不过,第二次我来,千祈不用这个枕头斩鸡。”满天飞满口应承,把粮差送出了大门,转身对厨下的老婆说:“夫人,开宴罗!”老婆深深佩服丈夫的妙计用得灵。

    春去秋来,转眼又是一年。满天飞家里又来了几个粮差,其中有两个还是上次来的。满天飞看了心想:米筛鱼贪吃着入笼。得吃惯了,这次要你脱不了身。计策已定,笑迎粮差,敬罢烟茶,他道:“我欠田税,累大家辛苦,可惜山村无佳肴,只好找两条‘水笋’来招待大家了!”粮差急问:“‘水笋’是什么?”满天飞说是鱼,众粮差道:“朝鱼晚肉日中鸡,使得,使得。”满天飞拿出铁锹叫众差丁帮忙,把门口塘埂挖开,一共捉了十多条五、六斤重的大草鱼。满天飞又说:“单纱不成线,有水必有山,我有一头老牛母,养之无用,留之无益,不如杀来共饮,你吃牛肉,牛头牛脚留给我。”粮差不知是计,把牛牵来捆住,白刀入红刀出,七手八脚剥光牛皮,净取牛肉与大鱼,煎煎炒炒,大碗吃酒,大块吃肉,个个醉得天旋地转,东倒西歪,头昏脑胀,连自己阿公姓什么都忘了,还管什么粮税?吃完之后,把剩下的大鱼牛肉,带回县衙,献给知县,县官连称众差人有本事,满天飞通情达理识世务。

    第二天,满天飞叫家里人把牛头牛脚用草席包好,写了一张状纸,带到白州告状。县官坐堂,展开状纸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县衙恶差老王八,追粮惨把地皮刮,

    我家遭殃今上告,门口大塘对脊挖,

    狐假虎威无人道,强拉我的耕牛杀,

    县官大人请处理,赔偿损失钱万八。

    县官看了问道:“你是什么户?”满天飞答道:“我是水鸣宾欢甫,人家叫我满天飞。”县官说:“你上告粮差,挖塘杀牛,要有凭证,否则,罪责难逃。”满天飞立即叫家里人把牛头牛脚呈上道:“凭证在此,请老爷验明处理。”县官无奈只得传王八到案对证。王八以为虽挖塘杀牛,县太爷也得吃,即使有罪,也有高人挡住。因而直言不违。县官听了暗想:这宗事,若不处理,有凭有证,满天飞怎肯善罢甘休?若要依法处理,有伤官吏间感情,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提笔判道:粮差王八等六人,为追粮下乡,非法挖塘杀牛,案情属实,应赔钱一万八千文。满天飞历年欠田税,两数相抵,正好清完,本官作主,不赔不欠,当堂了结。

    知县念罢,说声“退堂”,急想溜差,满天飞急忙拦住道:“大老爷这样判决不公。”县官道:“公道公道,他欠你的,你欠我的,官府办事,论丈不论尺。”满天飞道:“社钱不兑狗肉债,我欠你的粮税少,他要赔我的钱多,一少一多,怎能相抵?”县官道:“即使如此,你的田税年年要交,兑一年两年不清,十年八年也兑不清吗?”满天飞发火道:“你不能一世在这里做官,你一走,我向谁要?告诉你,我满天飞也不是好惹的,告到天、告到地,告到阎王殿也要告,当心你的乌纱帽。”县官一听,目瞪口呆,心想:恶狗难斗地头蛇,只好改口重判:

    “被告粮差王八共六人,枉法杀满天飞耕牛,查属实情,判决赚钱一万八千文,每人三千,当场交清,不得少欠,本官当堂验明,立即执行”。

    县官一声令下,王八等人只好乖乖把钱拿来,当堂清点完毕,满天飞洋洋得意和家里人扛钱回家。从此以后,粮差下乡,再不敢胡作非为了。

                                 十爽顺口溜

    说话光绪年间,博白新任知县,名叫“凤起”,贵州人,性格风趣,有文才,通古今,喜游玩。他到任博白后,就访问汉普四大美女之一绿珠的故居,并写诗道:双角山前暮雨愁,绿萝村畔蓼花秋。白头不数兴亡事,只说洛阳坠玉楼。他不但好诗,而且喜以出趣题为乐。一日,他向群僚出了一个题目,叫做“十爽”,一月为期,谁答得风趣流利,赏银十两。大小群僚,各皆应答。对爽字答案,三爽五爽不了,没有一个答满十爽来,消息传到水鸣堡山景村满天飞耳里,他仰首向天哈哈大笑说:“你这只飞来虫,碰到我这瞌睡鸟,不吃你是不成的。”当即整衣冠,直到博白县衙。

    这天,风起知县,正坐衙堂,心想所出趣题十爽,将近一月,无人圆满应答,闷闷不乐,正欲退堂。忽见一人,身穿长衫短褂,面目清秀,辫垂半背,文质彬彬,龙行虎步而来,向知县叩见。知道道:“何事登堂?”来人说:“风闻大人所出‘十爽’趣题,我来应答。”知县一听,喜道:“请问第一爽?”“少年状元贴金榜。”“第二爽?”“坐上龙轿八人扛。”“第三爽?”“新官入朝见君王。”“第四爽?”“双喜团圆当新郎。”“第五爽?”“米粽籺粘黄蜂糖。”“第六爽?”“癞疮洗着热水汤。”“第七爽?”“南风吹入大裤裆。”“第八爽?”“鸡肉晒油辣椒糠。”“第九爽?”“绿豆芽煮瘦肉汤。”“第十爽?”“一夜吟诗到天光。”知县和群僚听了,喜得哄堂大笑。来人说:“我不但能说十爽,而且还能说出十不爽。”知县一惊:“哦?请说。”来人答曰:“一不爽,考试名落孙山榜;二不爽,贪官放入猪笼扛;三不爽,污吏判刑见阎王;四不爽,一跛一盲当新郎;五不爽,手指沾着鸡屎糖;六不爽,火烧洗着热水汤;七不爽,毒蛇走入大裤裆;八不爽,心热吃着辣椒糠;九不爽,肚屙肥肉煮清汤;十不爽,一夜孤眠到天光。”知县见他应答如流,趣话横飞,便说:“贵处哪里,尊姓大名?”来人说:“敝居水鸣堡山景村,小姓宾,名绍新,字宽甫,外号满天飞。”知县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于是将满天飞请进内堂,摆酒相叙。席间,两人共谈风骚,甚为得意,厚结文友之交。正是:

    只因十爽顺口溜,文德文友结文交。

    尤似文林同歌鸟,天飞文采人传流。

    绿珠传说

    绿珠姓梁,晋朝白州绿萝村人。那时风俗,以珠为宝,男的多叫珠儿,女的多叫珠娘,红男绿女,是以绿珠得名。她生来绝顶聪明,美貌超群,性格刚强,能耕田、会织布,能歌善舞会吹笛,又会绘画会做诗,年方十六,已是远近闻名,说媒的人络绎不绝,但绿珠已找了个贫苦青年,俩相意合,尚未成亲。

    风吹八角千里香,绿珠的名字,越传越远。一日,有个江洋大盗出身的大官僚名叫石崇,他家财万贯,富称敌国,有“石崇富贵平天下”的传说,这趟他去合浦采珠,路过博白,这个荒淫无耻之徒,虽家有妻妾歌姬何止百十,还到处采访美女,以供享乐。这次,在白州知县介绍下,石崇使人求聘绿珠为妾,使者到绿珠家,向珠父说明来意,珠父道:“绿珠已经许人,不能如愿!”使者道:“石崇富贵甲天下,食珍馐,住金屋,绿珠过了门,你一家享福不尽呀!”绿珠闻言,从屏后转出道:“画眉喜在山上宿,不与乌鸦同树栖!”把使者赶了出去。使者回报石崇,崇怒道:“山野之人,真是狗坐轿子不识抬举!”翌日,亲赴绿珠家,甜言蜜语对珠父道:“昨日相拒,我不见怪,今日亲求,诚望俯允,虽门户不当,我亦无愧!”珠父道:“小女一来已经许人,二来不敢高攀,恳请大人另择吧!”说完,跪了下去。石崇连忙扶起说:“绿珠到了我家,你就是官家亲眷,家门平地高三分,请再三思,忽致后悔!”珠父不语,崇却冷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何况一弱女乎?”想威胁珠父,绿珠从屏后正言道:“自古求亲均需两愿,鸭不吃谷,你要强压鸭头?”石崇一见绿珠冰肌玉洁,艳丽照人,语言清脆,更是垂涎欲滴,便转对绿珠道:“我为汝而来,务在必得,限两天内回复!”说完,拂袖而去。

    石崇走后,绿珠一家,平地风波,不知如何是好,兄弟叔伯,左邻右舍,皆愤愤不平,却又一筹莫展,都说石崇有钱有势,谁人敢挡,议来议去,有一老人说:“必需想出个难题把他难住,否则,是对付不了他的!”什么难题?大家认为:“天下明珠比金贵,若要绿珠,需以明珠十斛为聘!”珠父按计而行。

    两天过去,石崇使者复至绿珠家,绿父以十斛明珠为聘相难,使者回禀石崇,石崇哈哈一笑,道:“如数给他!”珠父无奈,暗自流泪。

    迎娶绿珠那天,天气阴沉,人伕抬了彩轿,吹吹打打,前呼后拥,由石崇坐的八人大轿为先导,奔向绿萝村来。

    绿珠早已收拾被席枕头,梳儿镜子,米饭碗筷背上山去躲了起来。花轿到门,不见了绿珠,寻遍上村下屋,左邻右舍,全无踪迹。石崇下令搜山。

    绿萝村背是一座山峦重叠的高山,松杉参天。绿珠在山上,见搜山的从东边来,她飞跑向西边,从南山来她往北山走,但到底女子脚力有限,眼看搜山的近了,忙乱中丢下一只枕头,后人叫这地为枕头岭。她躲到一处,刚梳好蓬松头发,搜兵又至,慌忙中丢下一把梳子,后人叫这里为梳头岗。她走到一处,实在饿了正在吃饭,搜兵又至,匆忙逃走,筷子也不要了,后人叫此地为双筷子。尽管这样躲来躲去,到底人多人强,逃不出石崇的魔掌,被抓了回来。

    绿珠回到家,拜别众乡亲道:“事已至此,只有埋恨在心,我去了,生和乡亲心心相印,死也化鹤归家乡,生生死死南流人!”

    洛阳,是个繁华地方,石崇建有“金谷园”居住,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十分富丽,绿珠就被安置在这里。石崇自得绿珠后,视群姬为粪土,每天要求绿珠歌舞诗画,可是,绿珠却呆似木鸡,面容一天天消瘦。不觉过了三年三个月,任你石崇软硬兼施,均无济于事。

    一日,石崇对绿珠道:“你日食珍馐,夜住金屋,我不负你,你为何不快?请相告!”好个绿珠,眼看已无生路,沉思片刻答道:“思家心切,别无他意,若断我念,需建一座万丈高楼,令我朝夕相望,方慰平生之愿。”石崇听了说:“区区小事,何不早说?”立即动土兴工,建筑高楼。

    一日高楼建成,叫“金谷楼”。金砖碧瓦,雕梁画栋,琳琅满目,玉石沉香做成的梳桩台上,摆满奇珍异宝;十层高楼,层层各异,最高的十层楼,高耸入云,向南窗口,刻着三个珠红大字“望乡楼”,乐得石崇择吉迁居。

    迁居那天,金谷楼上,钟鼓备呜,八音盈耳,绿珠带领一群歌女,翩翩起舞,高唱“懊侬歌”,歌曰:“丝布涩难缝,令侬十指穿,黄牛细犊牛,游戏出孟津!”石崇听了,手舞足蹈,赞口不绝,吩咐群姬人人皆习。

    绿珠之美,天下尽知,却惹出祸来。当时赵王伦的部将孙秀,也是个无恶不做的坏蛋,闻石崇所获的绿珠,美貌多才,持赵王司马伦之势,派使者至石崇家索取绿珠。

    当时,正是绿珠歌舞正浓,石崇开怀畅饮之际,忽报孙秀有使至,崇即唤入,使者直陈来意,石崇索然变色,骂道:“绿珠我生平所爱,今日方才到手,万万不能!”使者道:“君侯知情达理,望再三思!”崇终不许。使者回报,孙秀大怒,假赵王伦意旨,诬告石崇与淮南王司马允谋叛,起兵围金谷楼,要捉绿珠。绿珠自思一仇未报一仇又来,真乃红颜多薄命,迟死不如早死,逐挥笔写下遗诗,其诗曰:“月落天欲曙,能得几时眠,凄凄下床去,侬病不能言。发乱谁料理,托侬言相思,还君华艳去,催送实情来!”写毕,掷笔于地,解下罗衣,一声霹雳,从“望乡门”坠楼而下,一阵旋风过处,化成一鹤,向南飞去……

    绿珠化鹤,千里飞回故里,日夜哀呜,绿珠父母也梦见绿珠满身鲜血回来,村人回想绿珠临别赠言,因而指鹤说:“这就是绿珠!”大家感其贞烈,立祠纪念,并以绿珠庙前之江,叫做绿珠江,还有绿珠渡,绿珠乡,绿珠村,绿珠寨,绿珠井等古迹,并题诗于祠:“绿珠坠粉石家楼,立庙西乡古渡头,梁女贞魂何处去?江声不断水长流。”

    绿珠化石

    绿珠女为了反抗石崇和孙秀的兽行,金谷坠楼化成丹顶白鹤,从洛阳千里迢迢飞回故里,在绿萝村上,日夜哀鸣。

    在莲花井上,白鹤盘旋飞舞,掉下笛子,村人捡看,认得是绿珠的。大家回想她临别留言:死化白鹤归故乡,因而知绿珠归来。绿珠父母也梦见绿珠带血回来。村人望鹤招手,哀声、哭声连天。白鹤哀叫,声声凄凉,引着村人步步跟随。飞呀飞呀,飞过一山又一山,飞过一水又一水;飞过百龙颈,飞过双凤山,朝着一座高峰飞去停下。村人追至山顶,不见了白鹤,只见山顶吐出一块美丽大石,散发清香。石上有只小水窝,一条红小鲤鱼在窝里摇头摆尾。村人用手把鱼捧起,却是一张竹叶;放下水去,又是一条鲤鱼。远看那块大石,活象半身美女,含恨昂首。后人叫这个岭为“圣女岭”,叫这块石为“绿珠石”。

    绿珠井

    绿萝有女质似花,斜阳苍茫落水波;

    只有玉楼清节在,流芳故井不空磨。

    绿珠井,在今广西博白县双凤乡的绿萝村。

    相传,盘古初开天地的时候,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把炼好的宝石,一块一块向青天补去。补呀补呀,不料,有一块碎宝石跌下风光秀丽的绿萝村,一阵雷鸣,红光一闪,宝石入地成窝,变成一口水井。七只泉眼,吐出清香的泉水。夜间风静月白的时候,一缕白烟从井内升起,直透云宵;每日清晨,一朵鲜艳的莲花浮上水面,放出清香;到了太阳出来的时候,那朵莲花即沉没井底。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代。一天,女娲娘娘忽然想起那块碎宝石,想要找回天上,打开南天门一看,看见落在绿萝村。即驾云来找,站在云头细看,见宝石入地变成一口精灵水井。心想,宝石入地成井,也是造福人间,让这块宝石在绿萝村,吐出清香的泉水,为人造福。想罢,女娲娘娘化成一位鹤发童颜老妇人,笑容满面向村人指着水井说:“这口天成井水,有天地秀气。宝石吐泉,人吃了,益处无穷。”说罢,化成一阵清风,飘然而去。村里人说是神仙指点,即把那口水井,称为“莲花圣井”。村里家家户户都乐饮井水。用井水煮饭,不但香甜可口,而且粥饭增多;用井水泡茶,味有异香;用井水煮酒,美味醇口;用井水做豆腐,豆腐清似鸡蛋白,细滑脆口,相隔七天,味道不变。久而久之,果然后生身强力壮,老人益寿延年,妇人生女确比别村的聪明美丽。晋朝武帝年间,绿萝村民梁家庞氏,年将半百,还没有子女。一夜梦见仙姑说,食井内莲花,可有生育。庞氏醒来,趁天未破晓,把井内的莲花捧来吞食。后来,真的生下一女。此女不但生得美丽,而且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会吹笛,取名“绿珠”。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明珠十斛逼聘绿珠到洛阳。绿珠女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想念家乡,坠楼身亡,化成一只白鹤飞回故里绿萝村。村人为纪念绿珠女,把莲花井便改叫绿珠井。

    后来,村人以防女子貌美招来不幸,以巨石填没。民国二十二年,香港学者梁威荣先生访绿珠井时,还留诗一首:

    青史千秋留节烈,南天今古一钗裙;

    绿萝村畔芭蕉下,圣井依稀尚有痕。

    宴石寺

    宴石寺位于顿谷乡内。传说陈越王的神人曾设宴于宴石山。唐代咸通年间节度使高骈征南诏,经此地而建,并塑佛像。

    传说后来南汉都监刘崇远乘船经南流江到合浦任知府,到了宴石寺旁时,忽闻宴石寺里笙萧阵阵,锣鼓喧天。刘崇远命令船夫停泊,亲自下船到宴石寺观看,但寺里却没有人的踪影。他扫兴而回,谁知未走几步,又闻寺内笙簧并奏,鼓乐齐鸣。刘崇远复回宴石寺观看,却依然不见什么踪影。反复几次都是这样。最后一次,刘崇远站在洞口四处看,但见四周绿树环抱,青草萋萋,奇花绽开,蜂飞蝶舞。各种鸟儿或展翅高飞,或在树杈上,吱吱喳喳叫个不停。他仰望悬崖上空,有一股清泉飞流直下,五光十色。刘崇远好象进入了仙境,立即下跪朝拜,许愿说:“如果真是神仙显灵,保佑我能连任三任合浦知府,我回来就在此修建好寺宇,作永远祀奉纪念。”说完,便乘船往合浦赴任去了。

    后来说也奇怪,刘崇远在合浦连任了四任知府。最后趁回家之际,刘崇远还买了一批苎麻顺便装在船上捎回。刘崇远乘船逆南流江还家,一路顺风。没几天,便到了宴石寺的上游。晚上,停船休息,第二日早晨醒来,却发觉船又退回到了宴石寺旁的江边。一连几次都是这样。船夫觉得奇怪,便问:“知府大人,当初您赴任时,是否曾在此地许过什么愿?”刚问完,宴石寺上空便出现一只飞鸟,其鸣如人声,边飞边叫唤:“刘崇远!刘崇远!你不修寺,到几时?”刘崇远听罢,突然记起当初许下的愿,便下船又往宴石寺跪拜,求神仙保佑其一路平安,顺利还家,说过后一定来修复寺宇。

    刘崇远顺利回到了家。他做梦也没想到,他许下的愿,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实现。原来,他买的那批苎麻,袋里面藏有许多金条,他事先并不知道这批苎麻是盗贼偷来卖的;而盗贼也不知道苎麻里面藏有金条。刘崇远用这笔资金购买了宴石寺周围的一大片土地,山地用来修建宴石寺,水田用来种水稻作为宴石寺的专用财产。

    刘崇远重修后的宴石寺很漂亮。寺内分为东室和西室。用铁铸释加瑞像,设于东室;又铸释迦牟尼佛一座,五百阿罗汉十六罗汉设于西室。其次有石引廊祠堂、僧房等建于室外。宴石寺右边写有“觉果禅院”字样。

    双子石

    从前,有一个早年丧夫的亚婆,辛辛苦苦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不灾他们做了新房。亚婆想,劳累了几十年,总该过点好日子了。然而,两个没良心的儿子,却嫌老母亲在这里碍眼,影响他们娶媳妇。于是,每天指桑骂槐,给亚婆住旧屋,吃剩饭,做苦工。

    有一天,亚婆受了儿子的谩骂后,伤心地流下了泪:“这样下去,倒不如死了。”“那好!我们现在就去挖坑。”两个儿子拿起铁铲就往外走。亚婆看着两个儿子真的去挖坑,心碎了!

    “老东西,你的窝挖好了。你躺下去,我们就去回土。”两个儿子凶狠地说。亚婆跟他们来到一个山岭,果然看见一个新挖的坑。她绝望至极:“不说要棺材,难道遮身的东西也不给?”两个儿子说:“你先下去,我们去砍大捆树叶给你。”看着儿子的背影,亚婆想,不能这样轻易死去。于是,她脱下一件衣服,扔到坑里,然后躲到附近的草丛里。一会儿,两个儿子回来了。他们埋母心切,看见坑里有个黑黑的东西,以为是老母亲,就把两捆树叶抛下去,叶子很快盖住了黑衣服,接着就是一铲铲的泥土往下盖。坑,填平了,两个儿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亚婆看着这一切,不再流泪,悄悄地走了。

    亚婆走累了,坐在路边,想着自己屎一把,尿一把拉扯大的儿子,现在却这样冇本心,不禁痛哭不止。一个和蔼可亲的打柴人走过来询问她。亚婆当下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那打柴人听了,说:“亚婆,不要伤心。我叫陈二,你先到我家住吧。”

    陈二的家也是贫苦的。他夫妻恩爱,留亚婆帮助看小孩,供养一辈子。亚婆十分感激。

    不久,亚婆不小心扭伤了腰,起不了床。陈二夫妇就每天服侍她,一口一口地喂粥,还问她想吃点什么。亚婆说想吃猪肝,陈二就到几里外的集市上买回做好给她吃;亚婆要吃鸭肝,陈二就吩咐媳妇把正下蛋的母鸭杀了。

    半个月后,亚婆的伤好了。早上,她对陈二说很想吃那大公鸡的冠。陈二看了看雄纠纠的大公鸡,还是把它宰了。后来陈二认亚婆做娘。亚婆的心乐开了花。亚婆告诉陈二,那天她发现白鸡钻进对面的泥窝,那里可能有财宝。陈二以为她心里高兴而乱说,但为了不让她扫兴,就按着她指的地方来挖,挖了不久,“铛”!陈二的锄头挖着一个缸盖。当整个缸挖出时,陈二打开盖子一看,白花花的一缸银子!

    有了银子,当然富起来。陈二建了华丽的住宅,还大摆酒席。亚婆还特意为上门的叫花子摆了一桌。忽然,亚婆发现叫花子的那一桌中,有两个衣衫破烂、狼吞虎咽的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原来,亚婆的两个儿子,满以为逼死母亲会过得更好。但是,却事与愿违,愈过愈穷,房子也卖掉了,只好去流浪。吃过酒饭,亚婆把两个儿子带到山岭上,厉声问道:“你们还记得我吗?”亚婆流着泪道:“苍天啊,你惩罚他们吧,我不要这样的儿子。”

    “轰隆”一阵雷声打过,亚婆的两个亲生儿子就变成了两个石人。后人把两个石人叫做双子石,座落在东平镇境内。

    水鸣的来历

    从县城西行三十里,不久就看见一条江水缓缓东流。突然,江水急转个弯儿,向一丈多高的河谷冲去,发出阵阵轰鸣。这地方便是水鸣江的双头颈。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山青水秀,良田千亩。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安居乐业。有一年,天上的大脚神仙,忽然从南天门上看到人间一片升平景象,便产生了嫉妒。一天,他趁机蹓出天堂,骑着一匹白马,腾云驾雾,落到双头颈江边。这时,夜深人静,江水悠悠。大脚神仙跳下马,心想,我何不弄点法术,起来石头、泥土,把江水堵住,造个大湖,好让天上仙女、仙童来此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呢?于是,他挥起神鞭,咒念法语。一时间,阴风大起,飞沙走石,几千斤重的大石,拌着黄土滚滚而来。泥石越堆越多,越堆越高,大坝将要合拢了。

    正在这时,夜巡的土地伯公经过这里看到,吓了一大跳。他想,如果让神仙再弄法术,千亩良田将会化为平湖,村民成为鱼鳖。他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仙术只能在夜间显灵。如果白天来临,神仙就无法了。于是,他心生一计,借来一顶大水盖,用手连拍几拍,“扑!扑!扑”。然后,他学着公鸡:“喔!喔!喔”连啼几声。这鸡啼声被附近村庄的公鸡听到了,几十只公鸡接二连三地啼叫起来。大脚神仙一听,以为天快亮了,慌了手脚,连忙跨上马,狠抽一鞭马屁股。白马一受惊,扬起前蹄,后蹄用力一撑,正好把堵好的石头大坝撑开了一道口子。大脚神仙来不及再堵便逃回天上去了。顿时大水猛冲而下,把大坝中间的泥石都冲走了。只有两岸边上的石头早已生稳,变成两堆对峙的石头,后来人们便把这地方叫做双头颈。而大脚神仙的白马后脚踩到的岸边石头上,留下了两只深深的马蹄印。由于大坝被水冲开,凶猛的大水沿着一丈多高的石壁飞流直下,发出阵阵轰鸣,几里之外也能听到。

    因为流水一阵阵轰鸣,这江便叫做水鸣江,水鸣圩也因此而得名。

    无禄大王

    在那林镇境内,有一条山麓溪,叫无禄水。

    不知是哪个朝代了,那里有个村姑,年轻时死了老公,留下遗腹子。村姑不再改嫁,每日开荒种地,薯芋米粮不缺,可惜家中值钱的一件东西也没有。

    一天,她回娘家探亲。她娘穷得拍壁无尘,扫地无灰,那里有力接济?家中有一蔸瓜种,是一位远路先生送给的,当地还没人种。听说这瓜非常好吃,她娘就给了女儿一把瓜秧,嘱她拿回去种瓜卖。

    村姑拿瓜秧回来后,用心护理,不久便长遍了瓜。邻近村民口涎流三尺,争着买村姑的瓜。村姑半卖半送,总算得了些银子,便买回几只鸡。不久,鸡儿长大下蛋了,又孵鸡儿,一年就发了不少鸡。村姑把大鸡卖了,买回一对小猪。她走遍三三九条山麓捞猪草,喂了十二个月,猪也大了。卖了猪,手头的钱多了,她又买回一对小牛。年过年,母牛又产仔了。每年都是这样,卖了大鸡买猪儿,卖了大猪买牛儿。

    那时,遗腹子也长大了。母亲喂鸡喂猪,遗腹子放牛。又过了几年,莲花嶂、鸡冠嶂、云飞嶂都是他家的牛,连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有人估算大概已过万只。

    皇上得到了消息,派大臣察看。大臣回朝后,赞扬了一番。册封村姑为忠烈夫人,遗腹子也册封为王。但是,村姑说什么也不肯食皇禄,甘愿和鸡猪牛打交道。皇帝赐金银绸缎,村姑和遗腹子也不受领。人们因此称遗腹子为“无禄大王”。

    不久,村姑死了。无禄大王娶了妻妾,过起朝鱼晚肉的生活。投靠他的人怂恿他:“大王,你挂条空名有什么用?象当今皇上,十方进贡,百官朝贺,山呼万岁,那才有趣呢!”无禄大王目不识丁,头脑简单,听后气血一冲,便想夺取江山。皇上发觉,三下五除二就一举剿灭了。

    无禄水日夜流,人们每天都听到那水流声:“无禄,无禄……”

    牛皮四的故事

    解放前,博白县城附近广泛流传着牛皮四的故事。

    牛皮四姓甚名谁,已不可考,但他排行第四,并在前面加个“牛皮”的绰号,那是群众公认的。据说,这位四哥,长得五大三粗,方脸大耳。即使老虎碰见,也要搬伙计才敢动他。而他为人,既聪明又勤奋,敢于与财主作对。地方对他无可奈何,只好鄙夷地叫“牛皮四”,穷哥们则亲热地叫他“牛皮四哥”。

    针尖对麦芒

    有一年,牛皮四哥去当土财主的长工。这财主屙屎也挟算盘。他看中了牛高马大的牛皮四,一担能担百七八斤,一人能顶两工人,非常喜欢。可对他一人要吃两人饭,非常犯愁,常在牛皮四面前唠叨:“阿四,我养个猪,吃了桶饣肖还屙回半缸尿。你一人吃两人粥,尿也没得点。这样下去,我要扣食了。”

    果然,当晚这个财主真的扣了口粮,牛皮四只吃个半饱,幸得烧火丫头同情,在他挑水回厨房时,偷偷塞给他一个大饭团。牛皮四想,你这个老鬼那么针丁利辣,非整整不可!你有你的量天尺,我有我的过梁梯。

    第二天一早,牛皮四去耕田,虽然离家很远,但他每隔一点钟回家一趟。财主觉得很奇怪,牛皮四搞什么名堂?他坐下来一算,才知道牛皮四在磨洋工。老远路程,来去一次要半点钟,一天来回六次,有三个钟头在路上游逛,这还了得!他急忙把牛皮四叫住:“阿四,今日你串来串去,还用做工吗?”牛皮四故意捶捶腿说:“唉,你不是怪我吃了饭,尿也没得点吗?今早吃粥去耕田,尿又多路又远,我还得回来屙。”气得老财主哑口无言。

    厨房变鱼塘

    烧火丫头偷给饭团牛皮四吃的事,慢慢被财主发现了。为了免除后患,地主想了个办法,在厨房背挖个窿,让牛皮四在窿外倒水流进厨房水缸。这样堵塞了长工和丫头接触,从此,内外隔绝了。牛皮四想出个顺水推舟计来。他立即去挑水,一下子挑了成十担水倒进去,水缸满了,水流满地。财主婆在厨内叫苦,牛皮四在外装做没听见,继续挑水,弄得厨房变成鱼塘,盆盆罐罐漂在水面上叮当响。财主赶到厨房背,一把扯住牛皮四,嚷道:“你看厨房放得鱼啦!”牛皮四说:“水还流得进去我只管挑,厨房成塘我又看不见。”“你看不见,难道也听不见?”牛皮四忿忿地说:“隔墙如隔山,我就听不见!”财主无可奈何,只好把窿堵死,照旧让牛皮四挑水进厨房,长工、丫头照旧来往,互相照顾。

    做乜西食乜西

    一日,牛皮四挑粪水去淋禾。财主公眉头一皱,对牛皮四说:“亚四,你常讲得做不得吃。现在,你做乜西就食乜西吧!”说完,吸着旱烟迈开八字脚走了。

    牛皮四听了激起一肚火:“做乜西就食乜西,不是明明叫我吃粪水吗!”他把扁担一拐,睡觉去了。财主公骂他懒,他说:“我不吃粪水,所以我也不做工了。”

    第二天是博白街日,财主公叫牛皮四挑猪花去卖。说:“阿四,今日是圩日,你先挑猪花去东圩猪行,等下我去卖!”牛皮四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赶紧捉齐六个猪花,一下子挑到南街伙铺,拣了一个大的猪花杀了,煮得满满一锅,炖得香喷喷的,谁闻了都流口水。

    财主公赶到猪行一看,没见牛皮四的踪影,左问右问,才知道在南街伙铺,急得赶去找阿四。财主一手推开伙铺门,只见牛皮四正吃得津津有味。财主公有点生气地问:“今日你做乜西?”牛皮四冷静地答:“卖猪花!”财主说:“好呀,你卖猪花不去猪行,挑来这里做乜西?”牛皮四笑笑说:“杀猪吃呀。”财主公急了:“你为什么杀猪?”牛皮四乐了:“你不是说过做乜西食乜西吗?”财主公气得七窍生烟,赶去看猪笼,六个猪花少了个最大的,就嚷起来:“阿四,你一餐吃了我一石谷啊!”牛皮四说:“一石不比两石多,你可惜,快来吃两块,迟了,我全报销了。”财主公气得指手划脚要打牛皮四。牛皮四把最后一块猪肉挟进了嘴,抹了一抹。财主公一眼牛皮四那个架势,自知讨不了便宜,就气馁了,说:“阿四,闲话少说,赶快去卖猪吧!”牛皮四说:“忙乜西,这圩卖不了还有明圩。我愿圩圩来卖猪,圩圩有猪肉吃呢!”财主公一听,赶快上圩把猪平平卖了。回去对财主婆说起这件事,财主婆埋怨他:“你是自作自受哩,牛皮四是好惹的吗?……”

    春台老人

    清朝嘉庆年间,博白有位农民。他家很穷,但乐于为他人做好事,如修桥、补路、帮孤苦人家犁田、耙地等等。他一生所做的好事多得谁也数不清。

    相传在他70岁那年的一天,正是博白圩日。天一亮,他就赶紧爬起床来,煲了两碗红薯粥吃后,扛起一捆扫把(12只),拄着拐杖,来趁圩卖扫把。

    当日头升到一丈多高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东圩头的三岔路口。他低头擦汗时,看见路旁有一条闪光的东西,再走近一看,啊!是金条。他又惊又喜,马上放下扫把,拾起金条,左看右看,掂掂重量,估计有4寸长,10两重。他用衫袖擦干净金条上的泥尘,然后将金条装到衣袋里,再扣好布纽扣。为了寻找失主,他连圩也不趁,扫把也不卖了,坐在路边等候。他等呀等,从上午一直等到中午,再等到下午,晒得满头大汗,饿得“中间村人打架”(肚饥的意思),还不见失主的踪影。日头快落西山的时候,有个名叫刘元锡的年轻人急急忙忙地走来,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老人马上站起来问:“后生哥寻找什么东西?”“寻人命!”“你的人命是圆的还是方的,有多长,有多重?”年轻人一听话中有意,赶忙答:“是圆的,有4寸长,10两重。”老人见年轻人所说的与金条相符,立即掏出金条,交还给他。元锡接过金条,眼水滚滚而出,双膝一跪,忙向老人叩头,千谢万谢,还掏出一串钱酬谢老人。他说:“这金条是张大老板叫我替他送给岳父的,因一时疏忽而丢掉了。若果找不回来,我家十条人命就保不住了。”老人一文钱也不收,只说了一声:“年轻人以后办事小心点就是了。”说完,系紧裤带,扛起扫把,拄着拐杖回家去。刘无锡追上前去问老人尊姓大名,老人笑了笑说:“我姓春台,名为老人。”

    从那以后,春台老人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博白代代相传。直至今日,还时常听到人们把一些拾到东西归还失主的青少年誉称为“春台老人”呢!

    狗为什么不吃芋头

    古时候,狗是住在山林里的,象猴子一样专吃野果子。一年秋后,山里的野果子被野兽吃光了,狗再也找不到吃的。一天傍晚,公狗和母狗带着几只小狗来到凤山垌上,想找点吃的,可是秋收早结束,田野里再也没有什么可吃了。几个小狗饿得大喊大叫,有两只已经饿昏了。

    “你们在这里等着,我进村里给你们找点吃的。”公狗说完走了。

    母狗带着小狗们坐在田野里等着,好久好久仍不见公狗回来。这时候,北风刮起来,秋霜下起来了,很冷。几个小狗又冷又饿,一个个动弹不得了。“你们快醒醒,我给你们弄吃的。”母狗看见自己的孩子快要饿死了,非常焦急。没法子,母狗昂头大叫:“老天呀老天,为了救活我的孩子,你就让我变个果子给他们吃吧。”随即母狗不见了,在它原来站着的地方却出现了一个毛茸茸的怪果子,很大,周围还生着四五个小果子。小狗们见了果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争着撕来吃。

    公狗回来了,看见小狗们吃着怪果子,母狗却不见了。公狗明白啦,母狗为了救活自己的孩子,变野果了。“不要吃,不能吃你们母亲的肉啊!”公狗大叫,十分悲痛。小狗们这才住嘴,当知道刚才吃的是自己母亲的肉时,一个个又痛心又悔恨。

    公狗气极了,骂小狗:“你们吃母之肉,罪大难饶,我罚你们每个吃一口人粪,表示向你妈妈赎罪!”小狗们乖乖地每个都吃了一口人粪。

    小狗们吃剩的小果留在田野上,生根发芽,长成了一种植物,就是现在的芋头。大芋头就是狗身,周围的小芋头就是头脚和尾巴。现在,桂南许多地方还种着一种芋头叫“狗爪芋”。

    因为芋头是狗的母亲,所以狗宁可吃人粪也不吃芋头。

    鸡为什么不食黑豆

    古时候,有个从小就死去双亲的姑娘,名叫花娘。花娘长得十分漂亮,唱的歌甜,笑的声脆,就是做工差。耕地,锹巴折;纺纱,织布机杼断。花娘见嫂嫂纺的纱粗细均匀,自己纺的纱头大尾细,就心生一计,趁嫂嫂不在,就偷换了几个纱团。哥哥外出回来了,她就向哥哥报功。嫂嫂明知是假,但她不愿说破,怕伤害了她的心,对不起死去的爸妈。哥哥让花娘学织布。花娘明知自己不会,就撒娇说:“哥哥。先让我学煮饭吧!”哥哥同意了。其他什么活都不干,她一日只顾煮三餐,有空就唱个歌。

    一日,家里没米了,嫂嫂叫她到盲眼伯母家借。花娘不拿筛,不拿斗,只拿一个篓。米借回来了,哥哥说:“米不能天天借,还是籴米好。”他交了些银子给嫂嫂。花娘想,自己长得这么漂亮,要是得到这些银子买衣服穿就好了。伯母单身一人,双眼又盲,家里有米,想点办法就可以把米拿回来了。她对嫂子说:“嫂子,给钱我去买米吧!”嫂子说:“姑娘家抛头露面不好!”花娘撒娇说:“不要紧,我直去直回。”嫂子拗不过,只好把银子交给她。花娘得了银子,一时乐得心开花。

    借米时,装好一篓米,端给伯母摸。花娘说:“伯母,平平一篓吧!还时我定还多点。”伯母说:“侄女说傻话了,借多少还多少就得了。”还米时,茶娘在米篓内放了个大水杓,上面放米,端到伯母跟前说:“伯母,你摸摸,我借你一平篓,还你满出篓。”伯母摸了摸,觉得满满的,连声夸花娘乖。

    起初,花娘隔日借,隔日还,后来竟早上借,晚上还。伯母想:借少还多,大缸早该满出了,可是双手一摸米缸,空了。她一下子亲了,被这个“发瘟”骗了米,日后一定饿死这条老命,她越想越伤心,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左邻右舍来看她,花娘的哥嫂也来了。见伯母口口声声骂花娘偷米,哥嫂一时也不便发作,就好言好语问花娘,花娘只顾哭着,走去外婆家。

    外婆见到丧魂落魄的花娘,心里觉得好奇怪,左问右问,又不见花娘开口,以为嫂子容不得外甥女,就叫舅舅送花娘回家去。

    舅舅领着花娘回到家,没头没脑训斥花娘的嫂子。嫂子受了委屈,也放声大哭起来,吓得哥哥发了懵。邻居说出原因后,舅舅仍不相信,以为一个姑娘家不敢做那种事。茶娘羞得无面见人,就死赖不承认。舅舅火了,对花娘的哥哥说:“苍天有眼,你敢不敢发誓?”花娘的哥说:“发就发吧!”舅舅对着苍天说:“苍天在上,我如果冤枉了他们,就成颗难看的黑豆儿!”花娘也接着说:“苍天在上,我若是偷骗了二伯母的米,就变个无面目的鸡蛋!”花娘的哥哥刚想开口,见舅舅就地一滚,变成了一颗又小又黑的豆儿。花娘也象缩头乌龟那样一滚,变成了个蛋。哥哥疼心地把那个蛋放到花娘原来的床窝里,过了不久,一个毛绒绒的小鸡啄破蛋壳出来了。哥嫂很伤心,小心地喂养它,教孩子们叫它“姑姑”。而今,很多人都“叽叽”地逗小鸡。小鸡长大后,见到黑豆就想起舅舅,想起舅舅就落泪,不敢下咀啄黑豆。直到现今,鸡还是不吃黑豆呢!

    鹅为什么不食鱼

    远古的时候,鹅是食鱼的。现在为什么不食鱼了呢?这里有个缘故呢。

    从前,有一人家住在青山绿水的山脚下。一天,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夫妇俩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见到了自己多年不见的亲戚;躭忧的是家太穷,拿什么来招待客人呢?夫妇俩急得团团转,到处寻找能招待客人的好菜。最后冇法,夫妇俩才决心宰公鹅待客。恰巧被居住在隔壁房间的鹅夫妇偷听到。此时,公鹅只觉得天旋地转,母鹅也绝望极了。

    公鹅悲切切地对母鹅说:“请你不要悲伤,主人也是出于无奈,烦劳你以后细心抚养孩子,带儿出门要注意……”母鹅泪如雨下,频频点头。夫妇俩听到鹅夫妇泣不成声,于心不忍了。因为鹅夫妇辛辛苦苦带那么多孩子,宰了一个好凄凉。怎么办呢?

    夫妇俩在门外踱来踱去。忽然,“唰”的一声,门前的小河水面,一条红鲤鱼窜出来。夫妇俩眼前一亮,有办法了。那天,鱼成了招待客人的好菜,公鹅也就幸免于一死。

    后来,鹅就把鱼当做自己的救命恩人,为了报答鱼的救命之恩,从那以后,鹅便不再食鱼了。直至今天,人们可以看到,鹅与鱼在江河湖泊里共同生活,相敬如宾。

    满门书室

    某朝,有一个姓胡名来的人,出任博白县令。此人向来自恃博学多才,满腹经纶,才高气盛。走马上任之日,带着役仆随从,策马缓缓而来。一路上,饱览山光水色,欣喜之至。

    博白,原属百越,又称白州,地处边隅,可也山水秀丽,景色宜人。胡县令一路走来,颇感惬意。走着走着,不觉迎面有一小庄院,依山傍水,甚是幽雅。胡县令正欲进去歇脚待茶,举目一看,门前横批写着“满门书室”四字,甚感刺眼。心想,我胡某乃书香门第,尚且不敢如是,岂料这山州草县,小户人家,竟敢出此狂言,于是有一试虚实之意。

    胡县令进得门去,只见一白首老翁相迎。老翁正欲呼儿待茶,胡县令却曰:

    “适见门前悬挂‘满门书室’,不知何意。”

    老翁曰:“不才生有四子,自幼喜读书诗,所娶四个儿媳,也粗通文墨。”

    胡县令曰:“可一试否?”

    老翁曰:“乞赐教。”

    说罢,老翁即唤儿和儿媳出来,男左女右,排列两旁,一一见过县令。胡即以门前溪河为题,要他们联吟律诗一首,曰:“未知谁人钓鱼。”

    县令说毕,只见他们个个脱口而出:

    老大曰:“谁把银竿下南流,”

    大嫂曰:“一声冲破海门秋;”

    老二曰:“条条丝线开还合,”

    二嫂曰:“点点珠波散复收;”

    老三曰:“南流江边惊宿鸟,”

    三嫂曰:“北角池畔惧眠鸥;”

    老三曰:“遥知此处无鱼钓,”

    四嫂曰:“收拾丝轮别下钩。”

    胡县令听后,连曰:“佩服,佩服,名不虚传!”说罢,羞愧而去。

    讲大话

    从前,有两个好朋友,阿甲和阿乙。俩人都会讲大话,阿甲为大大话王,阿乙为小大话王,二人常常以讲大话赌输赢。有一次,赌注是输赢老婆。二人约定后,阿乙回到家中,心想恐怕讲不过阿甲,输了老婆怎么办?于是闷闷不乐,他的老婆见状,追问其原因,阿乙照直说了。他的老婆一听,说:“好哇,你讲输了,正好,我就跟着阿甲走,让你打光棍。”阿乙一听,急了,老婆输定了,连哭带骂“你这个无良心的,阿甲对你有什么交情,这么想跟阿甲走!”他的老婆越发气他、激他,说:“谁叫你赌老婆!你如果输了,有什么话好说!”阿乙顿时脑袋嗡的一声瘫在地上,说:“你这样想阿甲,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明天我讲输了你就跟他去吧。”他老婆也急了,又恐怕急坏了丈夫,边数落边讥讽地说:“你呀,堂堂男人大丈夫,怕成这个样子,真无出息!明天,阿甲来时,你对付不了他,就藏在房子里不要见面,等我来对付他,看他有什么高招!”阿乙虽然不放心,但也只好如此。

    第二天,阿甲一到门口,看见阿乙的老婆就问:“老弟在家吗?”“不在家。”“到哪里去了?”“一早起来,就拿麻种和干粮去撒麻了。”“什么时候回来呀?”“一年半载,三年五年不一定。”“那你们要撒多少麻呀?”“不多,十个岭头九个坳。”阿甲一听,她也敢来和我这个大话王讲大话,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要给她点厉害看看,哼的一声,说:“你们撒这点黄麻算不了什么,全部拿来还不够我合一条船缆。”阿乙的老婆反问他:“你的船有多大呀?”“说来吓死你,船头生个孩子,揽到船尾就对岁。”“你这条船在你看来是够大的了,但在我看来,不大,不大,还不够我灶堂一灶柴。”“你灶堂有多大呀?”“不说还好,说起来,你就马上晕倒在地!去年今日,喊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人进去出灰,到现在还没有出来。”“咳,你这个灶堂算不了什么,还不够我那老猪母拱。”“你的老猪母有多大呀?”“吓,说起来你马上三魂出窍七魄离身!东海踏一只脚,西海踏一只脚,只浸一只猪蹄,一口把东海的水都吸干了!”阿乙的老婆不慌不忙,唔的一声,从从容容地说:“你—这—个—老—猪—母—不—大,把它宰了全煮熟,还不够我老阿婆一口羹。”“你老阿婆的嘴有多大啊?”“我老阿婆的嘴呀,张开来,上腭靠天,下腭靠地,打一个咳啾(喷嚏)雷电交加,九十九日狂风暴雨,江海泛滥,山岳崩摧,把天下专讲大话的人都浸死了。”阿甲一听,愣住了,瞠目结舌不知所对。一扭头,灰溜溜地走了,还庆幸阿乙不在家不知道,如果知道了,还得把老婆白输给他。阿甲暗自想:“阿乙阿乙,你就十年八年再回来吧。”

    阿乙躲在房子里惊出一身大汗。他的老婆回到房里,大喊一声:“出来吧!”阿乙战战兢兢地走出来低声问她:“怎么样?”“你这死龟,没出息,这点事就吓得不像个样子。阿甲那个大话王和我讲不到几句,就给我盖住了他,打得他落荒而逃。”“吓!你盖住了他,糟了!”“你这个人呀,还不相信我,我也是用大话来盖住他的。多心鬼,快去烧水,我来做饭给你吃。以后不要再讲大话了,再讲大话连你都会浸死的。”“好!烧火做饭咧。”

    病马救主

    大玉直上天峰头,千里平川一眼收。

    古道若龙盘山绕,过客如烟往事悠。

    西随绿珠入林海,东临南流出九州。

    佛子哥石今犹在,不见茶亭山中留。

    白州城西侧有条南流江,江边的大玉岭上盘绕着一条古道,宽约三米,道中用灰沙筑成,古代曾是白州进入六万山区的主要通道。

    沿着古道入山三十里有个村镇,镇上有个人姓冯,人称九爷。九爷为人豪爽,家资丰厚,无奈人到中年,不见一男半女。闲来无事,喜欢东瞧瞧,西溜溜,寻点事儿刺激刺激打发日子。

    一日,镇上来了个算卦先生,卜卦十分了得。消息传来,九爷不以为然,认为算卦的都是为财而来,有几个是正宗的?以前就有几个算卦的栽在我手里。他是何方神圣,敢来我的地盘蹲点?今天就让他见识见识我九爷的厉害!

    九爷头戴通帽,口叼雪茄,大摇大摆地来到算卦先生面前,站在门槛上抱拳道:“算算,今儿我是进还是退?”说完丢上一吊钱,报上生辰八字,两眼锁定先生,脸上露出诡秘的神情。不用说,九爷是来捣场的。九爷的样子严然象个煞神,聚拢的人们顿时鸦雀无声,都为先生捏了把汗。谁知先生不慌不忙,眼也没抬,左手拇指在掌中游动了一下,慢吞吞地说道:“这位大爷,恐怕在下得罪您啦?”“不妨不妨,有话直说。”“那好,依我看,您可是进退两难啊!”“此话怎讲?”九爷有点意外。“您进也难,退也难,三尺门槛似关山。进能先知祸与福,退留遗憾在人间。”“嘿嘿,先生说话似唱歌,继续说。”“不过,”先生抬眼看了一眼九爷,“您进也易,退也易,三尺门槛不碍事。进来听得三两语,退去逢凶化吉利。”也?先生果有两下子,九爷依然不动声色。“大爷啊,”先生哼起了歌谣:“您吃不忧来穿不忧,命中福大住高楼。不是贵人堂上客,也算村中一富豪。”“哗,九爷命真好!”众人夸赞、羡慕不已。先生却话锋一转:“可惜啊,屋大楼高少人住,日落西山夜夜愁。天马行空跌倒地,牛年马月泪水流。”先生唱完,连连摇头叹息,钱也不收,头也不回,哼着曲儿打着佛尘离开了村镇。

    九爷听完‘宣判’,顿觉五雷轰顶,呆若木鸡!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正在尴尬之时,内中有个哥们追上先生讨个解灾之法。先生说,他前世的罪孽报在今生,一年之后必遭凶祸,若要免灾,就得修心行善;若要家门兴旺,除非他建九座桥!

    真是光棍碰着擂棰,天外有天!九爷象斗败的公鸡秃丧着脸,但为了顾及面子转而哈哈大笑:“荒唐!胡扯!看见了吧,算卦的都喜欢吓唬人,吓了人就跑,九爷是他吓的吗?哈哈哈!”九爷吐掉烟卷,迈开鹅步走开了。别看九爷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回到家里却一屁股跌坐在太师椅上,心里象有只兔儿在跳个不停,哥们也将先生的话如实禀告。信吧?明年就是牛年,灾难临头,就得去求先生消灾。破财事小,传出去岂不惹人笑话?不信吧?先生的话句句在理,此人非同一般!看来我是遇上高人了?不过,也不能排除先生早有预谋,专门来算计我的。唉!人算不如天算,还是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吧。九爷终于想开了,当夜,一觉睡到天大光。

    一日,九爷因事路过一个地方,发现有几个人正捆绑一匹白马准备宰杀,九爷好奇,上前驻足观望。不料白马拼命挣扎,双眼流泪,可怜四蹄被捆,只能甩动马头,朝九爷长啸三声。这刺心的嘶鸣,震撼着九爷心底那根善弦,这是一条生命临死的呼唤,分明是在向九爷求救!九爷动了恻隐之心,当即喝住刀斧手,买下了这匹白马。可是,九爷那里知道,他买下的竟是一匹被人嫌弃的年轻病马!别说骑它,牵着它也是个累赘。九爷走走停停,很晚才赶到家。一路上还遭人非议,认为九爷精明一世糊涂一时。此后,九爷请过几个兽医为马治病,也搞不清楚马得的啥病?只好放马后山,任它自由。白马躲过劫难,自然知恩,出奇的听话,早出晚归,天天如此。偶尔,九爷到后山看看,白马见是主人,快活地跑近身边。九爷每次都给它浇上山泉,细心地梳理毛发。渐渐地他俩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大自然确实神奇,几个月后,那些野草、树叶和山泉,硬是将一匹病马改变了模样,变得相当壮实、漂亮!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牛年五月初八,这天恰逢白州圩日,九爷骑马赶圩做生意。过了大玉岭,望见江边站满了等渡人,他快马加鞭,眨眼到了渡口。人们见是九爷,纷纷让渡,九爷再三谦让,早有人帮他牵马上船。令人费解的是,白马一改往日的温顺,马到船上即刻跳下,如此三上三下,最后死死咬住九爷的衣服拽下渡船,弄湿了衣裳。九爷羞恼成怒,操起马鞭追打白马……“嗨!这马脾气古怪,真不明白九爷怎么会看中它?”“就是,我看十有八九是匹疯马。”“本来就是匹病马,肯定是马癫风发作了!”人们在抢着上船的同时,仍然忘不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九爷无奈,只好再等下一渡。

    江河水涨,正逢汛期,九爷目送着满戴乘客的渡船艰难地离开江岸。刚到江心,突然一阵狂风掀起大浪,只见渡船摇晃了几下,在一遍惊恐声中迅速沉没!

    九爷张着口,眼睁睁看着这一幕,真不敢相信,除了几个会水的生还外,几十条生命就这样在顷刻间消失了!顿时,哭声、呼救声、伴随着河水的咆哮声,让人撕心裂肺……

    此刻,九爷猛然想起算卦先生‘牛年马月泪水流’这句话,马月即五月,一切都应验了!是白马救了他啊!九爷紧紧抱住马头,泪水夺眶而出。

    此后,九爷常常怀念先生,并拿出巨资,从大玉岭起至入山几十里地,逢山修路,遇水搭桥。因此,就有了开篇所说的那条古道。九爷的善举终于感动了上苍,赐以厚福,数年间连添麒麟之儿,尽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