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乡水镇-麻江县-下司镇详细

    麻江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处贵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大门,位于东经107°18′~107°53′、北纬26°17′~26°37′之间。麻江县 ...

  • 博白县介绍详细

    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广西东南部,属于玉林市,因语言大师王力而闻名于世。该县商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经济发展喜人。该县岭南文化源 ...

  • 博白百科已收录341个词条,已获32位网友点推荐

    美丽南流江


      一、简介
      南流江古称合浦水,南流江发源于广西玉林北流市大容山的南坡,向南流经玉林玉州、博白、合浦、浦北等县,是广西沿海诸河流之一,在合浦县党江注入北部湾,全长287公里,流域面积9704平方公里,多年年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入海水量68.3亿立方米,占广西沿海入海总水量的27.3%,入海年输沙量150万吨,南流江三角洲是广西最大的三角洲。

      南流江是广西南部独自流入大海诸河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它流贯玉林盆地、博白盆地和南流江三角洲,这些地方,光、热、水、土条件都好,盛产稻米、甘蔗、花生、烤烟、水果,是广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南流江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涝灾。近年,正逐步将河道截弯取直,修建蓄水库,为解决两岸的干旱水涝问题,作出了贡献。

     

      二、流域
      南流江被玉林人称为母亲河,古称合浦水,发源于广西北流市大容山最高峰莲花顶北面的草甸溪涧间,向南流经玉林玉州、博白、合浦、浦北等县,是广西沿海诸河流之一,在合浦县党江注入北部湾,全长287公里,流域面积9704平方公里,多年年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是广西南部独自流入大海诸河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主河道全长278公里,总落差1150米。沿程有11条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汇入。流域地形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沿途流经北流市、玉林市的玉州、福绵区和博白县,以及钦州市的浦北县、北海市的合浦县等区域。南流江从大小马口入浦北县境,收纳浦北县内的小江水库,纳流后经百岁滩、石冲油滩与合浦之间的冲积平原后,到泉水的江口收纳张黄江,汇后流至合浦县石湾洪潮江,在合浦县党江附近注入北部湾。 南流江三角洲是广西最大的三角洲。

      南流江最长的源头为清湾江,汇合了白鸠江与六洋河从北流流淌而出,经过玉林市区,在博白境内的支流就有合水河、绿珠江、乌豆江、小白江、亚山江、顿谷江、水鸣江、合江、马江等28条,源远流长。

      三、分支
      南流江经合浦县东北部的曲樟乡流入合浦境内,经常乐镇、石康镇、石湾镇后分为三支,一支流经总江口,在党江镇分三处入海;一支经沙岗镇入海;另一支经周江、廉州镇的烟楼村入海。南流江分流入海,并且在出海处形成网状河系,造就了广西最大的三角洲——南流江三角洲。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水、土、光、热条件都十分优越,是广西重要的稻谷、甘蔗、花生产区,其外沿也多岛屿、滩涂,适宜捕捞和海产养殖。

       四、自然环境
      南流江流贯的玉林盆地、博白盆地和南流江三角洲光、热、水、土条件都好,盛产稻米、甘蔗、花生、烤烟、水果,是广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南流江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涝灾。现在正逐步将河道截弯取直,修建蓄水库,为解决两岸的干旱水涝问题作出了贡献。随着南流江下流及北海市工农业的发展,需水量将与日俱增,枯水季节南流江的水量将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实行“北水南调”。北流河和南流江在北流城区十分靠近,分水岭非常低矮,在此开凿运河就能把北流江之水引入南流江,实现“北水南调”。

      南流江盛产奇石,这些奇石具有色泽斑烂、多彩多姿、晶莹通透、温润厚重、质地坚韧等特点。在南流江不同的江段石中各具特色,如博白的江段石特点是玉化程度较高,其中代表石种为蛋白石,硬度为6-6.5度;浦北的江段石特点是石体通透、色泽柔润,其中代表石种是黄蜡石,硬度6.5-7.5度;合浦的江段石特点是矿物质丰富、质地坚韧,其中代表石种是牛筋石,硬度为7-8度。南流江石既可以作为奇石观赏,也可以精雕细琢成饰品佩戴,集科普、观赏、装饰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奇石界的一朵奇葩。

       

       五、南流江在古代交通中的作用及合浦港的兴盛

       在合浦县城东南27公里发现的牛屎环塘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丰富的陶片出土,其中以夹砂陶较多,也有不少几何印纹软陶,硬陶最少。该遗址年代为距今五六千年前,这表明距今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时代,南流江两岸就已经有人类居住了。
      先秦时期,合浦地区骆越人就已生活在南流江的两岸,过着“半渔猎、半农耕”的生活。由于南流江下游河道众多,濒临海口,因此当地的越人都善于划船航海。据《越绝书》记载:古代北部湾一带的越人,“水行而山处,以舟为车,以楫为马,行若飘风,去则难从”。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当地航海交通的发达。
      公元前218年,秦灭楚后,挥戈南下。秦始皇“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分兵五路进攻岭南,其中第二路军由湖南经萌渚白芒岭达今广西贺州,再经北流江、沿南流江抵合浦。为了解决秦军转运粮饷问题,秦“以卒凿渠而运粮道,以与越人战”悼纪。即在广西兴安县的湘水与漓水间开凿了一条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的交通。
      这不仅加快了珠江流域的开发,也沟通了合浦地区与中原的联系。由于当时南流江与北流江分水坳——桂门关地势很低,由北流江经小段陆路可进入南流江,再经合浦港出海可通交趾。
      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年一57年),“交趾女子征侧及女弟征贰反 ?? 九真、日南、合浦蛮夷皆应之”。光武帝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发长沙、桂阳、苍梧兵马万余人征交趾。马援在进军途中“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马援从苍梧率师抵博白后,在此开凿桂门关,并立下石碑,然后沿南流江而下抵合浦,至合浦汇诸路军,共率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士兵二万余人”,从合浦出发,在海上大败交趾军队,稳定了汉王朝的南疆,合浦由此成为南方海上运输中心。如日志记“马援征交趾时,驻军合浦,由外海运粮”。
      马援楼船水师曾驻泊今合浦县一带的大风江人海处的大观港。汉军从福建运粮抵此,在乌雷岭附近经常遭遇狂风恶浪打翻运粮之船,造成很大损失。马援“苦乌雷岭风涛之险”,于是命水军“夜凿白布峰腰之地,以通粮船”。这条渠道沟通了大风江与龙门港之间的联系。这是史籍记载的合浦县境内最早的人工建筑工程,这“实钦廉舟楫之利”,它有力地促进了合浦港的发展。秦代开凿灵渠,汉代兴建合浦港,东汉马援凿通桂门关,使从中原南下过灵渠,入南流江,经合浦出乾体港,过乌雷岭达交趾的这条贯通中原、岭南、交趾的交通路线豁然开朗,畅行无阻。这条水道,从秦汉到明清,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
      首先,在军事上,由于合浦是岭南的一个重要郡县,自古为兵家要地。通过南流江流域既可运兵运粮至合浦。而且经南流江而下,出合浦港,可达交趾等东南亚各地,乃军事上的捷径。因此,古代南流江在军事上的作用非常大,是中原内地和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重要的出海通道。其次,它使合浦港成为沟通岭南与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原与岭南的货物通过南流江得以互通有无。再次,它使合浦港成为中国与外国联系的中外交通市舶要冲。东南亚的朝贡者、商人通过合浦港沿南流江水路直通中原,而中原的货物通过南流江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国,从而促进了合浦港的兴盛。同时,自秦朝“以谪徙民,与越杂处”以来,大批北方汉人的迁人,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了合浦地区的开发。合浦港逐渐发展成为南方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和中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六、诗文传说、名诗名人
      江河秀美,引来无数风流人物。在陆路不发达的年代,唐宋时的迁客、谪宦被迁谪到海南和交趾的,多取水路从梧州、藤县到北流,后经北流的鬼门关往南而去。

      大宋绍圣年间,一代文豪苏东坡被贬到琼州(今海南)。他去琼州,就是从藤县坐船到北流,上岸后取道鬼门关而去。三年后获赦,他又从去路返回,吟出“归路犹欣过鬼门”的千古绝唱。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东坡获迁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于是乘船沿南流江北上,经博白、玉林、北流、藤县,在梧州和搬家到梧州的长子苏迈相会,然后继续北上。在藤县,知州徐元用父子邀请苏东坡同游东山浮金堂,苏东坡写诗《浮金亭戏作》记事。此外,他还写下了《藤州江下夜起对月赠邵道士》:“江月照我心,江水洗我肝。端如径寸珠,堕此白玉盘。我心本如此,月满江不湍。起舞者谁欤,莫作三人看。峤南瘴毒地,有此江月寒。乃知天壤间,何人不清安。床头有白酒,盎若白露漙。独醉还独醒,夜气清漫漫。仍呼邵道士,取琴月下弹。相将乘一叶,夜下苍梧滩。”

      徐霞客也是沿着南流江走上北流的土地的。明崇祯10年(公元1637年)的秋天,这位大地理学家、旅行家在北流上岸后,游览了当地名胜勾漏洞和鬼门关,他这样记叙:“北流山脉中脊,由县而西南趋水月,南抵高州,散为诸山。而北流之东十里,为勾漏洞;北流之西十里,为鬼门关。二石山分支耸秀,东西对列,虽一为洞天,一为鬼窟,然而若排衙拥戟以卫县城者,二山实相伯仲也。鬼门关在北流西十里,颠崖邃谷,两峰相对,路经其中,谚所谓:‘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言多瘴也。《舆地纪胜》以为桂门关之讹,宣德中改为天门关,粤西关隘所首称者。”

      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明朝大才子解缙也曾经“玩水”南流江,他从桂林沿着桂江抵达梧州,再沿西江到藤县,入南流江至北流、玉林。每到一地,都留下“买路诗”。在苍梧,他写下《苍梧八景》:“千古苍梧剑气明,白云深锁鹤回程。孤洲系住龙潜见,双井中分水洁清。牛粪黄金遗古迹,鱼生丙穴出嘉亭。鳄鱼已去无消息,皓月清风一舜庭。”

      东汉时的孟尝曾经任上虞户曹史,后来改迁合浦太守。合浦“海出珠宝,与交趾比邻,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孟尝到任后,革易前敝,求民病利。不到一年,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贸流通。孟尝因此被当地人喻为神明,后人以“合浦珠还”这一成语,比喻人去复归或物归旧主。孟尝后来因病辞官,沿来时的南流江上溯返乡,白日上船,合浦民众舍不得他走,极力挽留,他脱身不得,只好等到晚上,乘船悄悄离去。

      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绩于嘉禾元年(公元232年)出任玉林太守。他在玉林期间,多次沿南流江采风,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不但政绩卓著,而且著作丰厚,“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他任满离职时,是从南流江往合浦走,北归行的是海路。船家因为他的行李少,太轻,不利于行船,只好搬了一块石头压舱,以免途中遇到大风大浪翻船。那块石头运到了苏州,世称“廉石”,又称“玉林石”,如今仍保存在苏州第一中学的校园内。他的廉洁为后人称道,写有“空舟郡守名犹在,玉林船石又东吴”等诗句赞美他。

      还是名士风流。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朝廷大赦,苏东坡从海南儋州迁调合浦。苏东坡是位美食家,在合浦制作了不少别出新意的美食。他一改合浦人以前吃羊肉都调成咸味的做法,以蔗粮调味,香而不骚、甜而不腻,人称“东坡羊”。他还用山芋做玉糁羹,并写诗称其“味如牛乳更全清”、“色香味皆奇绝”,人称“东坡羹”。他还用“天门冬”的根汁酿酒,“天门酒熟,余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人称“东坡天门冬酒”,传说此酒祛湿壮阳,可以预防瘴疠。合浦妇女“每出入必戴凉笠,以细草编成之,围以短巾,障其面”,相传这凉笠也是苏东坡的发明,人称“东坡笠”。苏东坡在廉州住了两个月之后,即去永州任职。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咏《金谷园》的诗:“繁华事散遂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写的是一代才女兼烈女绿珠的故事:西晋太康年间,石崇为交趾采访使的时候,途经博白,惊慕绿珠的美貌,用三斛明珠聘她为妾,并在皇都洛阳建造“金谷园”,内筑百丈高楼“崇绮楼”,用来抚慰绿珠思念故乡的忧愁。当时正值赵王司马伦专权,赵王的党羽孙秀垂涎绿珠倾国倾城的姿色,于是叫人向石崇要人。孙秀带领大队人马,气势汹汹地将金谷园团团围住。绿珠坚决不让贼人得逞,朝楼下纵身一跃,血溅金谷园。绿珠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至今仍令人欷歔万分。

      南流江千百年来奔腾不息。至今依然在创造着新的奇迹。在南流江出海口极目高天,但觉汉唐犹在,烟水茫茫。而盛世新天,前景无限光明。

    千年传说
      南流江是广西境内最大独流入海的河流,发源于桂东南第一高峰大容山莲花顶,向南流经现在的北流市、玉林市玉州区、博白县、浦北县和合浦县,在合浦党江注入北部湾,全长近三百公里,是广西南部独自流入大海诸河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流贯玉林盆地、博白盆地和广西最大的三角洲——南流江三角洲。当然,南流江也是博白第一大河,大小支流近三十条。

      看惯大江大河,回头想想幼年印象中的南流江总是“波浪滔天”,常常哑然失笑。可正是这条并不壮阔的河流,因有舟楫之利,历史上地位确实非同凡响,孕育了灿烂的人文景象。

      秦始皇颇有雄才伟略,派兵凿通灵渠沟通湘漓二水后,又凿通鬼门关沟通北流江(即今北流市圭江)与南流江。两大水利工程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交通,把中原与南越勾连串通起来,秦军顺水直抵合浦,将疆界推进到南海之滨。汉武帝时,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征集楼船十万,水陆并进至合浦征讨交趾叛乱。西汉后期,开凿湘南峤道,疏通灵渠,湘江至南流江更加通畅,成为兴盛的黄金水道,是北部湾沿海到达中原的交通大动脉:下抵北海,溯江而上,过鬼门关下北流河,顺流直下藤县、苍梧,转桂江而上,经兴安灵渠入湘江,转长江而达中原。在步骑挑驮的古代,这当然是一条虽然艰辛却十分便利的坦途。

       七、古江历史
      在合浦港,南流江昂头走向辽阔大海,才真正显尽风流。

      近年来的考古成果,已经确证南流江入海口合浦港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南流江与石湾周江之间的大浪古城遗址,即为西汉时期的合浦郡所在,合浦始发港就在合浦城址的西面,距今外海约三十公里。

      合浦,为地处江河汇集于海之意,南流江古代时就曾叫合浦水。秦以前,合浦一带已有航海活动。《越绝书》有记载:“越人水行而山处,以舟为车,以楫为马,行若飘行,去则难从。”而《淮南子·人间训》载,秦始皇经略岭南,“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从这些明显的舶来品,可见当时海上已有民间贸易了。

      西汉时,打通经西域而出的陆上丝绸之路后,汉王朝还曾想打通一条经云南到印度的西南丝路,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于是把目光投向了蔚蓝大海,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发端。

      《后汉书·大秦传》记述了当时外贸的兴盛。当时中国已与远至地中海一带的大秦、安息、印度洋边的天竺进行海上贸易,“利有十倍”,安息甚至为此想垄断中国丝绸贸易,而阻挠罗马和中国的直接往来。当时的航海技术还只是沿着海岸线的近海航行,绕着北部湾岸线,随季风吹拂,直到斯里兰卡。仅仅到达最近的东南亚港口,就历时五个月。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了一条由合浦郡始发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中国最早的国际贸易航线,即从合浦出发,借助西南季风,穿过北部湾到达印度洋,历经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皮宗、日南等古国到达已程不国,也就是今天的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印度和斯里兰卡,历时经年。这些国际商人带着“黄金杂缯”,与所到之国交易“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换得的大珠“至围二寸以下”。这条浩浩荡荡的印度洋航路,成为当年全球最长的远洋航路之一。

      汉武帝时,重利商人甚至从物产丰富的四川运蜀锦等商品,从江南、齐鲁运来丝绸,到合浦、交趾一带交换玳瑁、琥珀、珍珠、琉璃等。当时,朝廷使者和商船,多由合浦起航出海。而外国商人仰慕中国商品和文化,也为博取汉室厚赐,纷纷来朝,就从合浦港上岸,或沿南流江而上到长安和中原地区,或直接在合浦以璧琉璃、琥珀、玛瑙、奇石异物和中国商人交换丝绸、陶瓷、珍珠、茶叶等物。合浦港商、使交织,景象繁忙,可以说已成为中国和印度洋、地中海沿岸国家间的国际贸易中心。《廉州府志》记载了当时“外洋各国夷商,无不梯山航海,源源而来”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