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当前位置:
博白风景名胜目录
2012-09-27 11:31   评论(0)
白州古八景

博白,素以山青水秀,胜景迷人著称。自唐代以来,就有不少骚人墨客留下颂吟博白名山胜景的千古佳句,至明代,逐渐形成了云飞圣迹、宴石仙桥、双角横岚、九岐叠翠、灵潭铜鼓、幽洞石钟、将室朝烟、蟠龙春雨八大自然景观,称白州古八景。明﹒诗人曾才鲁的“白州总题八景”诗曰:

嵯峨宴石古山名
远接云飞列画屏
岩隐石钟千嶂寂
水浮铜鼓一潭清
蟠龙雨过春田绿
将室烟开晓洞晴
更喜横岚双角秀
九岐叠翠愈分明

云飞圣迹
云飞嶂,位于离县城西南40多公里之那林、江宁、沙河、顿谷4乡镇交界处,为博白第二高峰,海拔852米。山势崇峻,山顶上常年烟雾缭绕,特别是阴天或早晚时节,云海千变万化,百态千姿,时而轻如柳絮,时而簇如棉花,时而倾如瀑布,时而滚如雪球,时而翻如波涛,景象十分壮观,因此得名“云飞”,为博白古八景之首。
云飞嶂山顶为椭圆形连绵起伏的高山草甸,干净柔软。山顶有莲花石一块,酷似盛开的莲花。离山顶约200米处有房子般大小的巨石一块,名千层石,石质为花岗岩。岩上有一巨人足迹,长尺余,五个脚趾及后跟印,清晰可见。旁有唐南州太守领将军庞孝泰的古墓。
宴石仙桥
又称姐妹仙桥、大小仙桥。位于县境西部的顿谷镇石坪村宴石山风景区内,宴石山南1公里南流江两岸,距离县城30多公里。两仙桥隔江遥相呼应。大仙桥飞架于山崖绝壁之间,宏伟奇异,鬼斧神工,无半点人工雕作,自然天成。据全国丹霞地貌专家考察认定:大仙桥长100米,内空最大跨度84.9米,宽7.5米,高32.3米,厚15.2米,为国内外所罕见。其长度超过曾被誉为亚洲第一桥的跨度64米的湖南省新宁县的莨山仙桥,并与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跨度为88.7米的美国犹他州兰茨开普拱桥媲美,是丹霞地貌中跨度、高度、桥面宽度最大的天生桥,堪称“天下丹霞第一桥”。小仙桥跨度15.4米,宽6-9米,桥孔净空5-7米,象小半月悬挂山上,造型奇特,巧夺天工。
幽洞石钟
石钟岩,位于县城东15公里的径口镇周垌村。因幽洞中岩底垂二石笋,一叩之有钟声,一叩之有鼓声,故得名“石钟”。其岩有神坛。每年七月七日为祀日,叩其钟鼓,以求平安。其岩下在清康熙间建有幽洞庵,后人称“石钟庵”。此庵在清代及民国年间香火极盛。1985年,在石钟岩洞内曾发掘出一批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和动物化石,经中科院“碳十四”测定法测定,距今已有220多万年的历史。
灵潭铜鼓
铜鼓潭,又名铜鼓湾,位于博白县城北面4公里,玉林与博白交界处,南流江由此流入博白县境。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铜鼓湾下不但有着仙境般的美丽风光,而且还有神奇古老的传说,相传铜鼓湾昔有水神,持铜鼓浮出水击之,声骇村落,暮沉水中。明弘治十二年五月,乡人获一铜鼓送督府。
蟠龙春雨
蟠龙山,位于博白县城南45公里的东平镇山湖村及塘龙村交界,古称盘龙洞。山脉峰峦起伏,形蟠曲如龙,故名。春雨时节,丝丝细雨将山峰染得恰如酣墨淋漓的水墨画。峡谷深涧,雾纱飘渺。有时阳光透射山川,披红挂绿的山峦郁郁葱葱,飞花点翠的沃野生机勃勃,波光潋艳的田垌堆金积翠,峻峭的石峰高耸云端。远望百里群山,莽莽苍苍,象一条嬉戏的蛟龙,在雨后昂首摇尾,左顾右盼,蜿蜒起舞,蠕蠕欲飞。
蟠龙山下旧有春雨庙,山口有攀龙庙,山上有南台寺。
将室朝烟
将室岭,位于博白县城西南10公里的博白镇绿珠村天峰岭南侧,绿霍水库内。相传唐南州太守领将军庞孝泰曾筑室于此。当时,山顶清晨常有烟雾凌霄,山上有雾必雨,因而得名。
双角横岚
双角峰,位于博白县城西北5公里的博白镇春石村和浪平乡和睦村之间,鸡冠水库西侧。高百仞,二峰并峙,峻拔环丽,俨然双角。双角山峰,蓄圣表仙。南参差而望越,北迤逦而怀楚。层岩回互,含阳藏雾。清气蜿蜒,烟云聚敛。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春日艳冶如笑,夏日苍翠欲滴,秋日明净如妆,冬日莽苍欲卧,夕阳西坠,双峰倒映,湖光山色,秀丽异常。
双角峰与晋代美女绿珠息息相关。相传,石崇为交趾采访使时,途经博白,以十斛珍珠聘得绿珠为妾,即在双角峰下之柯木冲花园山,筑宫形如洛阳金谷园,迎娶绿珠,暂驻于此。美人与自然奇异的融合,构成了双角峰的神韵。
九岐叠翠
九岐山,位于博白县城南35公里的凤山镇与旺茂镇交界之九岐径。山脉回峦复嶂,分为九峰。四时葱翠,浮青山影,如旌旗张列,秀色扑人眉宇。
九岐山下,旧有陀角江流过。1960年3月,在九岐山口建有大寿水坝,集雨面积157平方公里。水库碧波荡漾。岸边,芳草绵绵铺锦绣,娇花袅袅斗春风。山上,松竹与轻岚似秋水长天一色,野卉同朝霞如碧桃丹杏齐芳。水中,山形倒悬浮影缘,祥光瑞霭照云霞。时闻黄鹤鸣皋,每见白鹭翔舞,俗尘绝迹。
南流江风光

南流江是广西最大独流入海的河流,发源于北流市大容山莲花顶,向南流经玉林、博白、浦北、合浦等县(市),于合浦县流入北部湾。全长287公里,集雨面积8635平方公里,在博白县境内长95公里。主要支流有绿珠江、乌豆江、小白江、水鸣江、顿谷江、合江、合水河等。美丽富饶的南流江,终年碧波荡漾,两岸翠竹成行,果树婆娑。在古代,无数商贾在它的怀抱中穿梭来往,南来北去。一年四季,渔歌悠扬,帆影飘飘,正如秦似教授所描绘的那样:“历朝不绝珍珠使,百代长行盐卤舟”。南流江是古代南方交通要道,有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之称。现在,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南流江已失去当年交通航运功能,但其两岸崎妮的风光,醉人的美景,不知吸引多少游客前来观光揽胜。“泛舟疑是漓江景,秀丽风光甲桂林”,生动描绘了南流江之美。
(插入白州八景之一的“灵潭铜鼓”、博白县城、绿珠江口、宴石山风景区等图片)
丹霞风光

博白地处北部湾前沿阵地,古称:“山海要区,八桂门户”。其山多赤壁丹峰,其水多清流碧水,为广西丹霞地貌红层盆地面积最大(336平方公里),丹霞地貌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博白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顿谷、沙河、东平、合江、旺茂等乡镇。按旅游线路、连片景区及单独景点之原则来划分,共有20处,160多个景点。这些丹霞地貌景区,有横空出世的奇峰石林,色彩斑斓的峡谷悬崖,造型巧妙的天生桥,悬空神秘的丹霞洞穴,摄人心魄的一线天等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博白丹霞奇观。
宴石山风景名胜区
宴石山风景区属典型的城堡、方山型丹霞地貌。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白州古八景,玉林市十大景区之一。位于博白县境西部的顿谷镇石坪村,距离县城30公里。景区山体多为方山,顶平而开阔,有“山如方石”之喻。宴石山因山顶平坦能摆千余桌宴席,故而得名。整个景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集山、水、岩、洞、泉、寺、园于一身,具有山峰秀、岩洞奇、石头美、江水清等特点。
景区面积2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7平方公里。周围群山连绵,层峦叠翠,南流江从景区蜿蜒而过,两岸翠竹垂柳,绿树成荫。主要景点有:堪称“天下丹霞第一桥”的宴石大仙桥;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目前广西年代最久远的寺庙——宴石寺;建于东汉的紫阳观和雕刻于隋末唐初广西现存最早的摩崖造像。此外,还有许多极其罕见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如“烛光照古刹”、“左青龙右白虎”、“大小仙桥”、“阴阳巨石”、“一线天”、“出米洞”、“古城”、“仙竹梯”、历代石刻等等。
花石嶂

属典型的单斜丹霞地貌。位于博白县沙河镇东北面2.6公里处南流江边,古称南象山。山石为褚红色,山峦排列在一起似褚红色的花朵,因而又名花石山。山脉呈北北西走向,长3公里,宽2公里,主峰海拔252米。将军湾绕其山麓,古木修篁,翠影碧落,五色璀璨。山顶有龟鹤之形。山中有“地古坪”、“马吊尿”、“大虫岩”、“阿婆髻”、“石顶庄园”、“乌龟石”、“天池”、“迎友松”等景点以及天皇庙、天师龙皇庙等庙宇。
饭甑石

饭甑石是丹霞地貌基本特征“顶平、身陡、麓缓”最明显的山。位于博白县顿谷镇利罗村陈公堂西北面,黄岭南麓。距离县城25公里。因山体形状象古时农家蒸饭的甑,山顶象蒸熟的饭往外溢,故而得名。其周围植被、生态非常好。西北面有一小泉瀑布,常年泉水叮咚,底层的石头被凿成形态各异的小圆池。对面是悬崖峭壁,在峭壁上部离地面约80米处有一石走廊,长100多米,内有一山洞,当地称为石屋,可容纳200多人居住。山脚下,稻田边,有两块突兀的红石,极象两只昂首的青蛙,故称青蛙石。上边那个稍大,高10米、长10米、宽6米,下边那个肚大身躯稍小,也有数米见方,匍匐欲跳,活象一只母青蛙依偎在公青蛙身旁,栩栩如生。
狮子山

位于县境中部的东平镇分新村老塘队,距离县城35公里,属独立成型的丹霞地貌,因山体形似狮子而得名。狮子山周围均为平地、丘陵,唯独此山凸起,分头、中、尾三部分,头部象狮头,有岩洞如狮口,山顶的树木象鬃毛。中部象狮身,石壁呈褚红色,侧部为悬崖峭壁,大小岩洞不计其数。尾部象一条长长的尾巴向外延伸,整座山仅有山尾一小道可攀登山顶。最为其妙的是,从山的另一侧看,却象一条大鲸鱼,眼睛、嘴巴、神态等都极其相象,身临其境,无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山体呈东西走向,长500米,宽150米,海拔158.5米。山周围是绿油油的剑麻基地,在绿色簇拥下的狮子山更显得活灵活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丹霞奇观胜景。
三磊石

又名三堆石,属典型的石林型丹霞地貌。位于博白县东平镇富新村。该处石林分布着数十座绚丽奇特的丹峰,这些丹峰高达10-30米,有的似锦屏,有的如仙螺,有的像怪兽,千姿百态。它们相依相偎或亭亭玉立,置身其中,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宛若迷宫。此处一线天分布极广,最为称奇的是从山的北面进入,可观看到四条“一线天”。石缝内有一立石,宛似如来佛祖,于此仰之,一线天仅尺余宽,上面悬空搁有一块方石,可谓“龙峡含珠”。“一线天”之隔壁有大坜口峡谷,两边陡壁高悬,藤萝吊壁,灌木丛生,涓涓溪流,生态甚佳。

温罗温泉

又名高山温泉。位于亚山镇温罗村,距离县城21公里,是广西独一无二的一泉一湖温泉。温泉日自然流量482吨,打井后,可达到1500吨以上,平均温度58℃。富含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锶、铝、锌、碘等十几种人体必需和有益的微量元素、矿物质,无色无臭,可饮可浴。此温泉1994年荣获“首届东南亚医药卫生保健品、食品博览会金奖”。温泉池地处高山峡谷,泉水从半山腰冒出,清澈透明,百余步内烟笼雾绕,蒸气腾腾。温泉池西侧紧靠温罗湖,水深22 .5米、面积1.6平方公里,容积1350万立方米,呈长条形,长度超过3公里,宽度为100余米至400米。湖岸受地形控制,湖汊发育,景色幽深,山水一色、积翠浮绿。现由美籍华人投资开发,拟建成融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水上运动、野营登山、科学考察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千鹤岛

又名白鹤岛,位于江宁镇合浦库区小江水库内,距离县城70多公里。岛面积约2平方公里,四面环水,岛上竹木葱茏,青枝交错,绿叶涌翠,鸟语花香,四周水面旷阔,碧波荡漾。栖息着白鹤、白鹭达五六万羽,是广西较大的鹭鸟栖息地之一,被专家称为第四代动物园的先驱,人们喻为“蓬莱仙岛”。
千鹤岛周围是博白县最大的网箱养鱼基地,又为水源林保护区,植被好、空气清新,水产资源丰富,以草鱼、鲮鱼、鲶鱼、罗非鱼著称。泛舟湖中,惬意无比。既可以领略小江水库那无穷无际的水色湖光,又可享受与鸟同乐、渔夫捕鱼的无穷乐趣,是一处赏鹤、品鱼、游湖最具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区。

圣女岭

又名神女岭,因晋代美女绿珠少时常至此,坠楼后在此岭显灵,故名神女岭。
该岭地处六万大山南麓,海拔800余米,为博白县双凤北境最高山峰。终年云雾迷漫,在山顶上游览,如置身九霄云外,令人飘飘欲仙。居高往南远眺,只见南流江水滚滚南去,烟波雾气,水天一色,使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岭之巅屹立着一花岗巨石,北侧有洞,洞中有潭,泉水从石罅间淌出,水质清冽,终年不涸。从岭顶往东俯瞰山麓,巨石壁立,旁有一天池,广约一亩多,池明净如镜,“朝迎彩霞晨雾,暮伴星辰明月”,别有一番风韵,令人心驰神往。沿着天池南侧的古道盘曲而上,山径崎岖,清泉曲流缓淌。行至半山腰,不久就到了“笛子台”,笛子台是一花岗巨石,约有一层楼高。传说当年石崇到绿萝村迎亲那天,绿珠不从,于是出走直奔圣女岭,躲在巨石上,不慎将笛子失落,后人怀念她,便将巨石称为“笛子台”,一直流传至今。站在“笛子台”上,举目往北远望圣女岭北麓的古茶林,云遮雾掩,朦朦胧胧,充满了幽邃莫测的神秘气氛。这片老茶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大的茶树直径为42厘米,高6.7米,为广西境内最古老的茶林。相传明末闯王李自成兵败后,李定国率一支福建籍的军队保驾李自成的母亲南逃驻此,士兵将茶种播种于此岭,成为今天的“圣女岭茶林”。然而,李自成之母却寿终于圣女岭不远的一个村庄里,该村因而得名为大寿堂。大寿堂至今尚有“王母坟”、“王母庙”以及“老鸦头”、“字中有字”的神秘石刻等古迹,是寻幽访胜的好去处。

绿萝村

位于博白县城西北面28公里的双凤镇平山村绿萝岭下,是我国晋代倾国美女梁绿珠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该村山青水秀,景致如画。这里的山虽不高,但有山皆绿,水并不深,但清澈见底,可数游鱼。村中至今还保留有与绿珠相关的绿珠井、梳妆台、枕头岭、梳子岗,在绿萝村旁建有永久纪念的绿珠祠。

神秘墨斗线

位于博白县城南面50多公里之松旺镇横坑村横圹,有处石滩,有一块直竖如笔状的石头,从底部笔尖石起,沿着岩石层表面,有条细如木匠弹在木板上的“墨斗线”痕迹,而且线的两旁有微量渗墨状。此线逢山过山,遇水过水,也不论地形高低,随之起伏,由东直向西伸延,除因泥土山林覆盖无法见到外,凡是岩层石面,或穿过是石面的河底均可见到。曾有人现场用三点一线插棍勘察,从笔尖石起,通过两条山溪,横过水中之线痕清楚明鉴,翻越一座泥石山头,因泥土覆盖,线迹时隐时现,也就是说,铲开土层即可见到墨斗线经过。再过一条10多米宽的小河,从岸上通过河底石面,再到对岸,线痕仍然清澈可见。尔后,线痕穿过横坑小学,在学校后山坡岩石面上又重现。勘察约两公里未发现线迹偏离轴心现象,到底再伸延多远,因荒山泥岭遮盖,那就不得而知了。从断岩层两端切面观察,线的痕迹只是浅弹在岩石表面极薄层,而没有渗入岩石层内部,这就逼真地形成像弹在木板上的“墨斗线”状。这条“来路不明”的“神奇墨斗线”是用什么物质弹落而成?又用何种办法直线定位那么准确?出自何时?经过自然界漫长岁月,风吹雨打,霜覆雪盖,不磨损消失,地质专家也无从解释,给白州大地留下一个千古之谜。
博白金谷园

又名柯木冲“花园山”,位于县城北8公里处的浪平乡双角峰脚下锅形山谷,周围峰峦叠秀,树木苍翠,小溪环绕,环境清幽。晋代荆州刺史石崇奉旨出使交趾,至合浦采访路经古白州地时修建的楼阁行馆,且移植奇花异草而得名。但由于年代久远,那时所建造的楼阁,现已不复存在。据传当年石崇于柯木冲修建楼阁行馆,其中一楼阁名为“望江楼”,其格局仅次于洛阳金谷园望乡楼。望江楼,高九丈,拔地而起,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红墙绿瓦,金碧辉煌,巍峨壮观。绿珠被石崇讨去后,带回了花园山望江楼。之后不久,石崇便于花园山悬灯结彩,大摆喜筵,宴请白州官绅名流,黎民百姓。同时,高筑戏台,从合浦请来粤剧戏班助兴,时八音齐鸣,轻歌曼舞,连续七日七夜,前往看热闹者,川流不息,人山人海。石崇为了炫耀其富有,将20万支红蜡烛点燃插遍柯木冲花园山上下,时烛光如同白昼,与星空相交织,几乎分不清哪里是天上,哪儿是地下,尉为壮观。

水鸣双头颈瀑布

位于博白县水鸣镇新和村双头颈,距水鸣圩1.2公里,瀑布宽90多米,落差3米,自然天成,春夏多雨季节,景象十分壮观。双头颈有着“仙人塞坝”的美丽传说,因其水急,时常发出隆隆作响,水鸣镇之“水鸣”由此而得。

大水坑峡谷瀑布

位于博白县三滩镇四方嶂,此峡谷为石灰岩喀斯特岩溶地貌,植物群落基本保持原始生态状,当地称原始峡谷。峡谷溪流从海拔630余米的高山上飞泻而下,落差数百米,曲折蜿蜒而流,足有十多里长,有一级、二级、三级级差不等的瀑布与深潭,还有70—80余米高的人字形瀑布。从瀑布底级沿着山石攀沿到顶级,两旁山石千姿百态,山路迂回曲折,最窄处仅能容纳一足,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山顶为满山遍野的稔子树,稔子花开时,灿若云霞。最为壮观的当数二级瀑布了,从瀑布顶往下看瀑布底下的深潭足有20余米深,令人目眩头晕,呈现在眼前的是“飞瀑喷雪”奇观,身临其境,有不是桂林胜达桂林山水之概。

人民公园

座落在县城北侧登高岭下,唐朝时期已有所开发,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酌秋亭”,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县建中山公园,解放后辟为人民公园,后经历年扩建,现占地面积达50多公顷。园区树木葱茏,山径迂回,满目飞花点缀着楼亭画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有景物依山而建,登高岭山顶上青松翠柏簇拥着气势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此碑建于1958年,碑高15米,宽1.2米,前广场中央立有朱锡昂烈士雕像。雕像正面有聂荣臻题词:“朱锡昂烈士永垂不朽!”,前为人民公园广场。园区内设有动物园、儿童乐园、廉政主题公园、锡昂亭、革命烈士纪念馆等。

桂门关

又名鬼门关,位于浪平乡浪平村桂门关队,距离博白县城9公里。此关始建于汉代,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皇帝诏令将“鬼门关”敕改为“桂门关”。该关形势险要,虎踞三千峰,山横百二重,烟护羊肠道,云开鸟道通。集古代军事遗迹,自然生态风光与山寨风情于一体,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关隘。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也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接点,其知名度之高素与天涯海角齐名。至今,不仅保留了关名、地名和村名,而且仍然保存着古代修建的关隘石路、拱形石桥、铺石栈道、横架小溪两岸的英台木树桥—奈何桥等。

宴石摩崖造像

位于顿谷镇石坪村宴石山西面,摩崖造像离地面约5米,二龛窟并排相连,雕刻面宽5.50米,高3米,三雕像皆为高浮雕并列而坐,上方均凿菱形尖拱窟。中龛正壁为释迦牟尼佛像,身披袈裟;左右两边龛窟菩萨的体态、手势、服饰均与中龛主佛大体相同,两侧均雕服侍菩萨。经专家考证,此摩崖造像为隋唐时期的摩崖造像,是目前广西境内发现最早的摩崖造像,1994年7月8日被广西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宴石寺

位于宴石山南麓,唐咸通六年(865),唐节度使高骈征南诏,途经此地所建,后经南汉都监刘崇远扩建,此寺为目前广西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寺庙。寺的正门上写着“宴石寺”,两旁门联分别为:“宴会群仙地,石开一洞天”,此联为道士梁子荣所撰。刘崇远扩建宴石寺时,用黑金铸释迦瑞像,设了东室;又铸释迦牟尼佛像、五百阿罗汉和十八罗汉设于西室。室外有石引廊、斋堂、僧房等。寺内左边崖壁上刻着“觉果禅院”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据说是南汉皇刘晟的亲笔御书,封宴石寺为觉果禅院,封宴石山为鹫峰。右壁“人间天府”是宋朝宰相蔡京的第三子蔡涤,被贬兴业县到此游览时写下的题匾,“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爱入名山游”这是苏东坡被贬海南岛琼州府,获赦返回常州时,途经宴石山时所写的李白名句。洞内右侧有一石笋叫出米洞,寺顶石缝有野竹梯一具,清道光十二年《博白县志》有载,此竹梯至少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常经风雨漂剥,久不伤坏,至今保存完好。寺的对面有两石笋,称“双烛峰”、“双蜡烛”,大的直径15米,高30米;小的直径10米,高20米,它们浑身除底部外,完全与山身分离,与宴石寺遥相呼应,远远看去,恰似一双红烛对寺而燃,构成“烛光照古刹”自然景观。“文革”时期,宴石寺曾遭劫难,大部分的佛像已被毁坏,1988年重新修复。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阳观

位于南流江左岸距宴石山东面二百米,山体浑圆,形似铜鼓,悬崖峭壁。相传其北崖常有雾气,在阳光照耀下呈紫红色,故名紫阳山。紫阳山西北丹崖,有一岩洞,洞口下面是10米高的悬崖,人不能上;洞口左边绝壁隔断,人不能至;右边是唯一进洞的路。岩洞宽40米,深12.3米,高13-15米。紫阳观就建于此岩洞内。据记载,道教传入广西是在东汉,当时有道士刘根等人到今容县都峤山修道,并在今博白县紫阳岩建有紫阳观。又言紫阳观为汉朝刘宗过所建,建者无从考究,但其确为广西较早的道观之一。至元六年(1269年),紫阳观铸有铜钟一口,高二尺九寸,口径二尺一寸五分。紫阳观毁于1958年,1992年5月群众集资重新修复,内铸有玉帝、道君、老君、元中大法师等佛像39尊,门联为:“紫云捧日,阳谷回春。”

绿珠庙

位于县城西南4公里处的绿珠江边,又名贞烈祠、绿珠祠。为纪念我国晋代倾国美女梁绿珠而建的。民国初年,该祠已具3座殿宇,庙宇依江而筑,飞檐高翘,殿廊环立,雕龙画凤;檐上是金碧琉璃,檐下饰舞鹤翔鸾、花鸟草虫,富丽壮观;祠内置绿珠塑像,容貌端庄秀丽,裙裾翩跹。整座建筑布局严谨,气象峥嵘。民国16年(1927年),绿珠庙被毁于一场大火。现存的绿珠祠是1945年重新修建的。近年,通过集资逐步按原貌修复。绿珠祠每年农历二月十四—十五日均举行绿珠诞辰庆典,届时的绿珠出游、绿珠庙会,盛况空前。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绿珠井

又名莲花圣井。位于县城西北面28公里的双凤镇绿萝村。相传,此井水清澈透明,井中荷花竞放,馨香四溢,变幻无穷。清晨,迎着满天朝霞,朵朵艳荷,冉冉而出,犹如佳人,玉立井中;待日升高,艳荷徐徐隐入井底;夜晚,月明风静的时候,井会有阵阵细乐回响,故名圣井。喝此井水所生女子个个容貌美丽,荣华富贵。晋代倾国美女绿珠就是喝此井水长大的。绿珠洛阳金谷园坠楼死后,乡民为怀念她,于是将此井改名为绿珠井。此井遗址尚存,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刘大元帅墓

位于博白县水鸣镇水鸣圩南侧,墓葬主人为东汉时期(公元44年)汉军大元帅刘隆。该墓为砖土结构,墓框主体圆形,墓冠覆盖黄土,开似半球状,古朴大方,肃穆庄严,特具我国南方民间坟茔风格,虽年代久远,但得乡民维护修缮,至今基本完好,这是我县目前发现最为远古之墓葬。墓志铭称刘隆为“东汉北滩护国远佑大元帅”。两柱楹联是:“志在春秋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
庞孝泰墓

位于县城西南40多公里之那林、江宁、沙河、顿谷4乡镇交界处的云飞嶂上,离云飞嶂顶约200米。墓坐东向西,用砖灰沙石砌成,墓前有一块石碑,碑上面刻写着庞孝泰将军的主要功迹,墓右上方刻有一块博白县知事庆振甲题撰的墓志碑。该墓是一座唐代古墓,距今1340多年。
庞孝泰(?—662),字德安,博白人,唐武德年间举进士,唐初任南州刺史,因屡有战功,被授为左骁卫将军。
伏波祠

位于县境西南部顿谷镇马门村南流江边,距离县城35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220年),乡民为纪念马援将军开凿马门滩而建。据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南征交趾时,乘船过南流江马门滩,因水流湍急,乱石阻塞,马援即停兵疏凿,附近乡民自发前来协助疏河,使汉军顺利通过这一险滩。后马援班师时,又再开凿险滩,以便利舟楫通行,还置两块石碑于江岸,刻文感谢乡民。乡民后来在此立祠纪念马援。该祠坐西北向东南,占地170平方米,为两进均三室砖木建筑,一进通高7 .5米,脊棱饰双凤呈祥图。二进通高8米,饰二龙戏珠。壁画饰人物、山水、花鸟草松。门联为“功高东汉,威震南交”。祠正堂塑伏波将军马援像,左右为差臣、富娥,后有端娘,东室有文昌、康皇等几座佛像。整座祠布局得体,屋面履琉璃筒瓦。原祠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存建筑是1985年重新修建的,为博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台寺

南台寺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古刹,座落于古白州八景之一的“蟠龙春雨”青山坡上,乃为一座单层体,二进六室夹天井,两侧通廊,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该寺布局严谨,古朴大方,座向风光辽阔,一览田庄群山,特具南方客家民间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历史悠久,饱经沧桑,近千年来赖以乡民维护修缮,风貌尚存。南台寺为北宋时期开国伯李时亮所建,现寺内还吊挂着一口宋朝年间铸造的生铁大钟,至今保存完好,钟体文字图饰可辨,声音宏亮,一鸣山谷回荡,群峰呼应,是我县至今发现最古老的生铁钟,是一件难得的珍贵文物。

字祖庙

博白县名胜古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七大古庙宇之一,全国现存极少的纪念文字创始人的字庙。位于博白县城博白县中学内,是为纪念中国古代文字创始人仓颉、沮涌而建,故又名仓沮阁。清光绪十五年(1889)知县顾恩仁所建。此庙平面为方形,占地面积133.17平方米,有内墙外墙,夹道为环形走廊,廊宽7尺。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的阁楼,有2层屋檐,屋顶为四角形榄尖顶,顶端置赤铜色陶瓷大葫芦;4条脊棱上塑有雄狮、龙首,末稍向上翘,如翼飞起,由葫芦底伸向4檐,顶面形成倾斜度很陡的流线形大三角,上覆琉璃瓦。此阁造型古朴,气势雄伟,光彩夺目,极为壮观。
三界庙

位于博白县沙河镇沙河圩南流江畔,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同治九年季秋月重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整座庙宇结构为单层体,分上下二层,每座三室,四周墙体为青砖砌筑,殿内由铁木圆标立撑流线横梁,形成拱斗支架结构,天面一体,室内三通,大门两侧金龙盘绕红柱,门头横联为“三界庙”,门联曰:“三分天地水,界别古今人”,大门入由过廊直到正殿,殿内梁柱雕龙刻凤,壁画着色绚丽,佛像造型逼真,屋脊浮塑鱼跃龙飞,奇花异草等图案,整座庙宇格局严谨辉煌,是博白县古建筑中具有较高艺术研究价值的庙宇,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福堂

位于东平镇富新村石锣岭(又名锣花山)西面山脚下,是一处纪念我国近代威震中外的黑旗军将领、反帝反封建爱国民族英雄刘永福的历史陈列馆。内有刘永福塑像和生平事迹展示。
刘永福(1837—1917),又名刘义,字渊亭,祖居博白县东平镇富新村,降生地钦州防城小峰,后随父母迁居上思县平福乡百甲村(后迁桂晓村)。1857年参加天地会反清起义。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在滇桂边境一带组织黑旗军,1867年后率部在滇越边境一带活动。1873年,法军侵略者侵占越南后,刘永福率黑旗军援越抗法,在越南抗法10余年,运筹帏幄,英勇杀敌,屡建奇功,威震中外。有民谣唱道:“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越南阮氏王朝封他为“三宣提督”。清政府赐予刘永福“依博德恩巴图鲁”和“三代一品封典”的荣誉。
刘永福的一生,从一个反清义士成为反帝骁将,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战斗,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永福堂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白州爱国民族英雄而修建的,于2005年12月建成并向游人开放。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解放楼

解放楼(原名为博白县立图书馆)坐落在今中共博白县委办公大楼后右侧。始建于民国13年(1924年),该楼为两层楼的砖木结构,硬山顶,主楼坐北向南。一楼为合面八室,楼中间设楼梯,二楼为合面九室。至今楼房基本保持原貌。
1949年11月29日,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三兵团司令张淦如丧家之犬,仓皇率领兵团司令部及直属单位从玉林逃至博白,在县立图书馆设立指挥部,欲决一战,垂死挣扎。11月30日凌晨四点,我军在北流获悉敌军情报,立即组成飞虎队,直奔博白,飞虎队克服了连续作战、连续追击的重重困难,以神速的动作在黄昏时分就到期达博白,晚上8点向敌军发起进攻,当晚捣毁了敌军指挥部,活捉张淦及其兵团政工处少将处长侯松亭等一批伪军官,12月1日宣告博白解放。博白县立图书馆是博白解放战争的见证,是革命斗争的纪念地。
博白县人民政府于1999年12月30日公布该楼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2月18日博白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博白县立图书馆”更名为“解放楼”。
刘氏宗祠

位于博白县城北街口的县采茶剧团院内,清光绪十六年(1890),刘永福出资命人兴建。此建筑为砖木结构,三进九室,门联“青田世泽,白水家声。”厅内屏风竖龙头凤匾,上书“钦点建威将军﹒臣刘永福立”。两柱有两广总督张之洞赠送刘永福五十寿辰的朱红对联,上联“将军真天上飞来,思内十余年,外十余年,平日立功立德,声震环球,义蕴迈古今,果然算是大英雄挺生宇宙,”下联:“北海厅华封三祝,愿春八千岁,秋八千岁,异时寿世寿民,威扬荒服,戌行重训练,将更会同诸令子振顿乾坤。”该祠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为中共博白县委所在地,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玉书院

位于县城北面的博白县中学校园内,清乾隆十年(1745年)博白县知县南宫秀捐俸创建。书院分上下2座,呈“国”字形合院,有讲堂3间,书屋3间,两廊小书屋10间,门楼围墙,周密完固,结构美观大方。环玉书院曾为地方培养出一大批进士、举人。清末废科举后,1898年,环玉书院改建为县立高等小学堂。民国13年(1924年)又改为县立初级中学。被誉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王力,童年时即就读于此间小学堂。
朱锡昂故居遗址

位于沙河镇山桥村上垌屯。朱锡昂曾任广西省议会秘书长、省立第二高级中学校长、中共广西特委书记、临时省委主要负责人,1929年英勇牺牲。故居建成于清末,占地面积216.2平方米,属两进五室加附房的砖木结构建筑,正厅两侧都有阁楼,是朱锡昂的出生地和从事革命活动的旧址。故居遗址2009年5月4日被广西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凤合水桥

位于县城西北双凤镇双凤圩旁的合水河上,建成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全桥长31.6米,宽4.4米,高5.8米,有3个拱,东西有栏栅。桥用花岗石砖砌成,桥上栏杆亦用石条所建。东侧楹联为“气运由天转,根基本地联”,匾额为“合江口”。造形古朴,结构严谨,是县内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具有一定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值。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条评论

评论